指達利號「不是長賜輪」 克魯曼仍坦承再度擔憂供應鏈通膨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路透
貨櫃輪達利號(Dali)失控撞塌巴爾的摩基伊大橋一個多星期了,至今還卡在原地動彈不得,巨大船身堵住港口,以致巴爾的摩港仍然關閉。這對美國經濟影響有多大?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說,若發生在2021年尾和2022年初全球供應鏈承受莫大壓力時,衝擊可能很大。但發生在2024年,嚴重性似已降低;巴爾的摩港總噸位吞吐量在全美港口僅排名第17,平常由該港處理的貨物大多可改道東岸其他港口輸運,況且達利號也不是2021年塞住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輪(Ever Given)。
問題是,出狀況的不只是巴爾的摩港。巴拿馬運河受乾旱影響,運能已大減;胡塞組織發射飛彈攻擊行經紅海、穿越蘇伊士運河的貨輪。這些問題都使全球供應鏈不像去年夏季時那麼鬆弛。目前,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備受矚目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尚未像2021-2022年冬季那般閃爍紅色警示燈,但顯然情況從去年8月以來已大幅惡化。
克魯曼表示,由於2021-2022通膨猛竄的主因正是全球供應鏈瓶頸,現在情況又惡化,令他「有點緊張」。
回顧2021-2024年初通膨發展
2021年7月,白宮經濟學家評估,美國通膨竄升情況近似於1946年展開的那波通膨勁升--疫後復甦時期與二戰後初期一樣,都見到需求積壓和供應鏈阻滯。二戰後那波通膨約費時兩年消退,失業率並未長期居高不下。
如今回頭檢視上述分析,可謂命中靶心,美國近年來這波通膨週期與戰後那波如出一轍。2023年通膨走勢與1940年代末走勢相似,都見到「完美的通膨減緩」(immaculate disinflation),也就是通膨陡降,失業率未竄高。悲觀者預言1980年代初聯準會(Fed)主席伏克爾式的通膨減緩情境(大幅提高利率導致經濟衰退,才把通膨壓下來),則並未發生。
至於2024年1月和2月官方指標顯示通膨微熱,克魯曼認爲大致反映所謂「元月效應」(其實涵蓋1月和2月)--許多企業在新年伊始調漲價格。據Fed和衆多獨立經濟學家研判,未來數月,通膨減緩趨勢可望恢復。
根據白宮經濟學家最新分析,供應鏈壓力以及這些壓力與需求的交互作用,大致說明了美國通膨率過去幾年來爲何一直高於Fed的2%目標。
反過來說,此模型也凸顯出,2022年以來美國通膨減緩的主要原因:企業調整、適應經濟變遷,供應鏈問題隨之減輕。
供應鏈瓶頸助長通膨的顧慮再起
克魯曼認爲,上述分析很有道理,讓他對「軟着陸」(通膨降至可接受水準,且失業率仍在低檔徘徊)展望深具信心--直到最近才改觀。
若認定供應鏈亂象是推升近幾年通膨的主要因素,而那些亂象解除是近來通膨減緩的主要驅動力,那麼,就不免令人擔心供應鏈情況再度惡化會導致什麼後果。
當然,今天的供應鏈問題不像2021-2022那麼糟糕,紐約Fed的指標甚至顯示近來供應壓力低於往常水準,種種跡象顯示迴歸常軌。達利號撞塌巴爾的摩大橋,對通膨的負面影響可能不大。
然而,克魯曼不確定實際情況是否如此。供應鏈問題使他「再度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