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一下蜂花吧,不然這個民族企業就要倒閉了!

作者 | 燕大

因爲傲慢,海天3天市值蒸發400億。

看到有不少帳號給海天強行洗地,洗的有點莫名其妙。

因爲公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消費者關注的並不是海天的添加劑問題,也不是中外雙標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而有些自媒體非要反覆的拿添加劑說事,就有點強辭奪理的味道。因爲討論的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今天看到有人曝料稱海天公關團隊正在緊急勾搭網絡大V出稿,才恍然大悟。

當然,實事求是說。海天的產品不存在問題,而是消費者的選擇偏好而已。有添加也罷無添加也好,海天高中低端吃遍天,年銷醬油266萬噸,很難有人能躲得過海天。

這一輪失敗無非是公關團隊的專業不足導致的翻車。建議海天把當年海底撈被食客發現後廚老鼠的處置方案拿過來集體學習一下,實在不行請我去給你們上一課也好,免費。

現在很多商品更是這樣,流量密碼在於顧客心理,抓住消費者心理就不愁賣不掉貨。不知道海天這個直男能不能聽得懂。

前些年的電影《左耳》裡面有個情節,男主角從上中學開始就在網上賣貨,年紀輕輕的卻非常明白一個概念:網上賣的不是產品,賣的是照片。

國產品牌,有很多特別便宜特別好用的產品,但最終輸給了會打廣告、懂得抓住觀衆心理精準營銷的舶來品,但事實上,很多舶來品真的不見得多好。

就像海飛絲喊去屑一樣,誰家的洗髮水不去屑啊,但它這麼一喊反而給它自己貼了標籤,就出名了。

很多國產品牌沒輸在品質上,卻輸在營銷上。早上刷個視頻差點把我看哭了,說是國貨之光洗護品牌“蜂花”被外資打壓,主播全跑了,老闆女兒親自己直播,在線只有一人最後發現還是自己的父親。

再配上有點淚目的背景音樂,一時間我真的有上前買它買它的衝動。

雖然看到的人都知道這是在賣慘,但並沒有讓人覺得它假惺惺的,因爲國貨蜂花確實不是在假裝慘,這些年它是真的慘,差點被人們徹底遺忘了。

想當年它是何等風光!1985年上海蜂花日用品公司成立,乘上改革開放的東風成爲第一代洗護民族品牌,也成爲很多人的記憶。

我對這個品牌有很深的記憶,特別是那個圓滾滾的瓶子下半部分還有規則的多邊形凹陷造型,有好多年家裡擺放的洗髮水和護髮素都是這個。

在那個年代,連黑白電視都是奢侈品的時候,蜂花的名聲已經家喻戶曉,產品一經推出就爆火,熱銷持續多年甚至賣斷過貨。

這種場景也與當時的競品稀缺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品質一直得到衆多消費者的認可,價錢也常年不變,即使調過價現在也仍然比很多廣告滿天飛的產品便宜的多。

後面外資品牌開始涌入,廣告滿天飛迅速佔領市場之後,經銷商、中間商、超市的利潤更厚,相比之下蜂花這種低價商品給中間部分留下的空間本就少,自然而然很多經典國貨都被競品擠出賽道。

在面臨把錢投在產品上還是廣告與包裝上二選一的時候,蜂花的選擇是注重產品。以現在一些資本的角度來看,光閉門做產品有啥用啊,產品再好不出名也賣不出去。

但有些事、有些人是不一樣的,堅持的東西不一樣。

便宜、實惠、注重產品是蜂花的堅持。

當年的特斯拉也一樣,極少做營銷,更注重的則是產品,但經營困難創始人陸續離開一度差點倒閉。江湖都以成敗論英雄,區別也就在於最終特斯拉不但活下來了還成了行業頭部,而蜂花雖沒倒閉但也不火不溫。

這家中國馳名商標據報道還被列入2018年解放日報第四版刊文《第一批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可見蜂花品牌當時的境況。

去年,蜂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突然就被上了熱搜。起因跟張小泉菜刀一樣,都是客服惹的“禍”。之前張小泉的客服迴應斷刀態度是這樣的:不建拍蒜哦!

客服是個“老六”大家能理解,沒想到他家總經理被扒教育消費者,繼續補刀:你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是錯的。

買個產品不但遇到二貨客服,買把菜刀還得聽他的教育,這要是不被懟簡直就沒天理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別人家的客服,蜂花的客服接地氣接到Cry了都。

我嚴重懷疑對面的客服就是老闆自己。這種接地氣迴應直接給消費者整不會了!

都說到這份上了,總不能再像懟海天、懟張小泉一樣懟蜂花吧,完全不忍心吶!就算是再想挑刺兒的顧客,這也完全下不去手啊!

給人一種就好像你對她說話聲音大了一點都是犯罪的錯覺。這麼多年過去,其品質還是不減當年,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一路相伴的忠實消費者。

就因爲這個,“爲了蜂花不倒閉也是拼了”去年爆火了一把,衆人衝進蜂花直播間給蜂花送去驚喜的溫暖。

不過,雖然緊抓着那股熱風,現在的蜂花直播帶貨仍有點太悽悽慘慘了。

我從早到晚看了好幾次它的官方直播,人氣並不咋滴,一直都只有100多人,100後面沒有“萬”,連一些小網紅都比不了。

作爲一家中國馳名品牌、國貨之光,這場面讓人看了確實不是滋味。雖然蜂花就此也做過闢謠,但瀕臨破產邊緣卻是真實存在的。

現在的洗護用品市場,基本上都被寶潔、聯合利華這些鋪完了,360百科顯示單單寶潔旗下品牌就有潘婷、飄柔、海飛絲、沙宣、汰漬、碧浪,多到簡直打遍天下無敵手。

大資本進入砸重金大量鋪貨之後,產品效果另說,佔據大部分市場價格也就跟着不便宜,顧客往往無形之中就沒得選。

同樣的產品甚至國產的更好,但被擠出市場,蜂花或許輸就輸在沒有選擇鋪天蓋地打廣告而選擇了專注產品吧。

但話又說回來,把鉅額廣告費轉化到產品和價格上,對消費者來說就是物美價廉。

這種國貨之光,我們不應該讓它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