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選罷法、財劃法、憲訴法 一文看懂3大法案爭議內容
立法院會今天預計處理選罷法、憲法訴訟法及財劃法修正草案等案,民進黨委員昨晚搶先破窗佔領議場,並將所有門反鎖,國民黨立委嘗試突破後兩方爆發衝突。記者葉信菉/攝影
近期立法院修法過程再度引發社會關注。立法院預計12月20日審查選罷法、憲法訴訟法、財劃法修正條文三大法案,國民黨團希望在本會期完成三讀,未避免受法案「冷凍期」影響,勢必於20日進行三讀表決,引發民進黨團不滿,19日晚間發動突襲,集結破窗進入議場,引爆藍綠衝突。《聯合新聞網》帶您瞭解上列3個爭議法案,看看朝野到底在吵什麼?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爭議
公民團體發起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結果遭通過罷免,但讓藍營對「罷免法」門檻有疑慮並擬修法反制。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徐欣瑩、蘇清泉等39人,認爲現行罷免法制度有「雙低」缺失,易造成政治動盪,提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針對第75條及第90條修正,重點內容如下:
.公職人員就職未滿1年者「不得爲罷免之提議與連署」
.罷免同意票數須高於當選票數(選票加一)
.民衆連署罷免需附上身分證影本(連署加嚴)
.投票日前禁止公佈選舉民調時間從前10日縮短爲前3日
各黨立場
國民黨:讓罷免成爲嚴肅的程序,而非輕率的行爲,確保公職有穩定的全期、專注於施政。
民衆黨:支持罷免連署加嚴程序,不支持更動罷免門檻。
民進黨:罷免票大於當選票「門檻太高」,削弱民衆監督與罷免不適任公職人員的權利。
財政收支劃分法爭議
財劃法已25年未修正,地方行政區域畫分已精省時期的「2院轄市、22縣市」,變爲6個直轄市、13個縣,以及3個省轄市,法條無法跟上區域變動。部分地方政府認爲在現行制度下,財源多集中中央,限制了地方財政自主權。
目前送出的修正案爲國民黨黨工團版本,建議將中央分配給地方的稅收比例從25%提高至40%(最多釋出6612億元),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源,中央可用於發展相關的財源僅剩1157億元。民衆黨提出折衷版,中央多撥補2700億給地方政府,民進黨則未提案。
各黨立場
國民黨:認爲財劃法一定要修,但最終不一定要是國民黨版本,可再討論。
民衆黨:不影響中央情況下,把錢下放給地方。
民進黨:藍白從中央國庫挖走6612億元,將影響全國性、跨域型交通計劃、縣市整合問題,也衝擊國防、社福、社宅等重要預算。
憲法訴訟法爭議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等23人提案,主張將「現有總額」修正爲「法定總額15人」,並將憲法法庭決議與暫時處分裁定門檻,由目前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同意」,調高至「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未來憲法法庭裁判至少要有10位以上大法官參與,且須10位大法官同意,才能做成裁判。
各黨立場
國民黨:健全憲法法庭審議制度,讓憲法法庭每一項判決都能有較多的大法官參與審議並作成決議,而不是僅由少數幾位、不到一半人數的大法官,就可以作出專斷、爆衝的憲法法庭判決。
民衆黨:明定參與憲法判決的大法官最低人數爲10人,宣告違憲的大法官最低人數爲9人,總統應於有缺額時二個月內補足提名。
民進黨:恐怕會癱瘓憲法法庭,讓司法機關完全無法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