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讓默克爾說中了!俄烏戰局最大輸家出現,總理欲致電普京求變局

俄烏衝突從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近3年的時間,隨着美國大選的結束,外界紛紛開始認爲,這場持續快3年的戰爭也將迎來大結局,那麼等到戰爭真正結束,誰是贏家,誰又是最大輸家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今年7月,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公開表示,“如果默克爾繼續擔任德國總理,那麼俄烏衝突也不會發生”。要知道,在默克爾時期,俄德兩國的關係一直是比較穩定的,雙方還共同投資建設了“北溪”2號管道,但是隨着戰爭爆發,一切都變了,德國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對於俄烏衝突最後將如何收場,默克爾就曾預測,最終雙方還是會走上談判桌,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那麼此次戰爭當中,在俄烏戰局外的“最大輸家”是誰?她認爲不是美國,而是另一個國家。

此前有人認爲,美國纔是俄烏戰局外的最大輸家,因爲美方政府頂着國內的反對聲音,耗費鉅額資金援助烏克蘭,持續不斷的軍事支持也暴露了其軍工聯合體的漏洞,武器供應跟不上需求,甚至還威脅到美國本身的戰備狀態,導致美軍的作戰能力受到影響。

但是對於美國來說,支持烏克蘭的決定還是利大於弊的,第一,達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第二,由於戰爭的爆發,歐洲的資本與企業紛紛開始涌入美國本土,經濟問題有所好轉,第三,國內的軍工企業也因此而大發戰爭財,同時在能源領域也大賺一筆。

那麼在默克爾看來,最大輸家是誰呢?其實是德國。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在衝突爆發之後,德國的能源危機問題遲遲沒有解決,反而愈發嚴重,對俄製裁導致德國天然氣供應鏈中斷,能源價格暴漲,工廠限電、減產停工問題層出不窮,本國民衆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其次,能源問題引發連鎖反應,德國經濟發展受制,物價飆升,民衆生活壓力驟增,製造業遭受重創,由於戰爭爆發,大量的難民也開始進入歐洲,德國也被迫接受了諸多難民,引起國內民衆的強烈不滿。

最後,政治舞臺上的表現差勁,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對本國政府在俄烏局勢中的表現感到憤怒,從今年開始,德國多地爆發了抗議集會,要求國家用和平手段解決衝突。

總的來說,俄烏衝突給德國帶去了深遠的影響,朔爾茨的對俄戰略與默克爾背道而馳,這也印證了默克爾的猜測,那個曾經在默克爾執政時期讓人尊重、敬佩的德國,從歐洲的“領頭羊”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在此背景下,德國也終於撐不住了,最近外媒報道,朔爾茨對外表示自己希望儘快與普京通話,爲什麼他如此迫切要與普京溝通?一方面,隨着美國大選結束,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將出現重大轉變,所以朔爾茨必須要提前溝通,爲局勢轉變做準備。

更重要的是,朔爾茨自己的位置也即將不保,爲了尋求連任,他只能孤注一擲。目前朔爾茨正面臨極大的政治壓力,最新的民調顯示,約六成的德國民衆支持朔爾茨下臺,如果他可以爲俄烏衝突的結束做出貢獻,那麼就可以挽回當前的頹勢,爲即將到來的信任投票中增加一點勝算。

由此我們能夠看出,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多大,也希望俄烏衝突能夠儘快結束,用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只有放下武器,才能真正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