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我們姓氏的背後竟藏着這樣的秘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姓氏不僅是家族血脈的延續,更是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載體。每一個姓氏背後,都蘊藏着一段段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它們或源於遠古的圖騰崇拜,或承載着先人的輝煌與滄桑。

今天,讓我們一同踏上尋根之旅,探索一些常見而又充滿故事的姓氏,揭開它們背後的漢字本義與尋根溯祖的奧秘。

漢字本義

“李”是會意字,篆文中上面是“木”,下面是“子”,“子”是小孩子的樣子,大樹的小孩子就像大樹結出的果實。

“李”的本義是李樹或李子,是一種樹木的名字,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口味甘甜。

尋根溯祖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史書記載:李氏,源於嬴姓。顓頊帝的重孫、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李家的先祖。

當時,他任堯帝的理官(相當於現在的法官),以“理”爲姓。他的後裔理利貞逃到今河南境內,靠樹上的果實(當時稱木子)充飢活命。

由此“指樹爲姓”改爲李姓,定居苦縣。所以苦縣是李氏的發源地,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境內。

漢字本義

“王”字本義爲天子、君主。在甲骨文中,該字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很像一把很大的斧頭, 最上面是斧柄,下面則是寬刃。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王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種出自姬姓,爲周文王之後。後來衍化爲三支王姓族派。

第二種出自嬀姓,爲齊王田和的後代。齊被秦滅後,田氏子孫被廢爲庶民,但齊人仍稱其爲“王家”,後人遂以“王”爲姓。

第三種出自子姓。比干是商王太丁的次子,爲子姓,因比干本爲王族,子孫改姓爲王。

現在的王氏族人一致把當年東周靈王太子晉的居地,今山西省太原市作爲發源地。

漢字本義

張是形聲字,在篆文中左邊是形旁“弓”,一把弓背的形態,省略了弓箭的弦,右邊是聲旁“長”。

此外“張”也是星宿名,位於朱雀七宿中第五宿,其排列形狀似弓,張揮觀察天象以此發明了弓箭,在捕獵和戰鬥中大有功用,被揮氏族崇拜爲氏族圖騰。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相傳,張姓出自黃帝之孫——揮。

揮發明瞭弓箭,被黃帝任命爲弓正(官名),也叫弓長,兩字和一起,就是“張”字了。這就是張姓的最早由來。

春秋時期,晉國貴族“解張”的後代用他的名作爲姓,從此也姓張。這是張姓的另個起源。關於張姓的發源地,基本認同張姓華人根在河南省濮陽市。

漢字本義

“劉”的本義是殺、戮,含有大規模殺戮的意思,本義現在已經不用。

現在,“劉”字多指姓氏。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劉姓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出自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炎帝的後人祁氏被封於劉國(今河北省唐縣),其子孫以國爲姓,爲劉氏正宗。

另一種出自周王室的後裔。相傳周成王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今河南省偃師市),其後裔以封地爲姓,即姬姓劉氏。還有一種出自他族、 他姓改姓或賜姓劉。

劉姓的主要發源地在祁氏封地劉國和王季之子的封地劉邑,即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和河南省偃師市。

漢字本義

“陳”字本義是指部隊在山林、曠野行軍作戰時的陣形。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等史書記載:陳姓出自嬀姓,祖先是舜的後代。

東周初年,舜的第34代孫嬀滿,被周武王姬發封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嬀滿死後,諡號“陳胡公”。他的子孫中就有人以國名爲姓。陳胡公被認爲是陳姓的始祖。

此外,北魏孝文帝時期,北鮮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陳氏”被改爲單姓陳。唐代,丘茲王后裔白永貴在內地當官,改姓陳。這也是陳氏的另外兩個來源。

陳姓的主要發源地應在嬀滿的封地陳國,即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

漢字本義

“楊”的本字是“楊”,根據草書中的字形簡化爲“楊”。這裡的“昜"(yang)並不是“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的“木易楊”是錯誤的。

“楊”字本義是指喜愛光照耐旱的常綠喬木,古人就稱此類的樹爲“楊”,多比喻男子的陽剛之氣。

尋根溯祖

據《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楊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種。一種出自姬姓。

主要有兩支其中一支是以國爲氏,另一支是以邑爲氏。周宣王姬靜的兒子被封在一個名叫“楊”的地方,建立了楊國。楊國被晉國所滅,後人爲紀念故國從此姓楊。晉國滅楊後,將楊分封給了晉武公的孫子突,突的後代食我以封邑作爲姓氏,其子孫便以“楊”作爲姓氏,史稱楊氏正宗。

第二種出自賜姓。第三種出自他姓改姓。第四種出自他族改姓。楊氏主要的發源地在古楊國,即今山西省洪洞縣。

漢字本義

“趙”是形聲字。本字“趙”左邊是形旁“走”,像是一個人快步行進,右邊是聲旁“肖”,有一種說法表示“肖”爲少吳時期東夷部落的鳥圖騰,表示供奉於神案上的玄鳥燕子。

本義爲快步疾走的意思。現代“趙”更多的是作爲姓氏和國名爲公衆所用。

尋根溯祖

據《史記》等史書記載:趙氏最主要的一支出自嬴姓 。

相傳東夷部落首領少昊金天氏、皋陶、伯益的後裔造父,是西周時周穆王的車伕。他用八匹千里馬爲穆王組裝了一架快車。後來穆王出遊時國中發生政變,造父駕此車一日千里,助穆王及時趕回都城平定了叛亂。

穆王把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北)賜給他,其子孫就以封地爲姓。因爲贏姓氏族一直是以鳳凰爲圖騰的部落,所以趙氏又被稱作“鳳的傳人”。

趙氏主要的發源地在山西省洪洞縣。

漢字本義

“周”的本義就是作物生長旺盛,顯出密密麻麻的樣子,稠密、遍佈而沒有疏漏。

甲骨文中的“周”,字形就像是古人耕作時的方田,每個小方格里的點,代表田裡種植的農作物。

尋根溯祖

據《史記》、《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周姓的來源主要有三大支:古周國、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於古周國,即黃帝時以黃帝之臣周昌爲首領的周部落,活動於今山西省臨汾市(也有說法稱在太原)一帶;

第二支出自姬姓,始祖爲黃帝的玄孫后稷,他的後裔周武王在都鎬(故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西北)建立了周朝,子孫姓周;

第三支來自於北魏時南遷中原的鮮卑族的普屯氏、賀魯氏,以及金時女真族的傲國氏和清朝時滿洲八旗的周延氏。

所以周姓有史可考的主要發源地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西北的都鎬。

漢字本義

“吳”字本義爲大聲說話,是一個會意字。該字上邊爲“口”,其古文字形很像是張開的嘴;下邊則像是打着手勢的人的形狀。“吳”後作爲國名,春秋時期有諸侯國吳國,三國時有東吳。

後“吳”泛指江浙一帶,語言稱爲“吳語”。

尋根溯祖

據《史記·吳太伯世家》等史書記載:吳姓的起源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出自姬姓。泰伯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宣父的長子,周朝建立後,武王封泰伯的第三世孫周章爲侯,改國號爲吳,後被越國所滅,其王族子孫爲紀念故土便以“吳”爲姓。

另一種出自舜的後代。舜的後代有被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而有吳姓。一說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代也有以“吳”爲姓的。江蘇省無錫市是先吳文化的發源地。

漢字本義

“徐”是會意字,古時“徐”“餘”通用。在甲骨文中,“餘”表示搭於樹上的簡易茅屋,反映出先祖樹上築巢的艱辛生活環境。《說文解字》中說:“ 徐,安行也。”“徐”的本義就是“慢步走”“安穩緩行”。

後來發展爲副詞,表示“緩慢地”“從容地”,如“徐步”。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

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種。其中一種出自贏姓,是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夏禹時若木被封于徐,建立徐國。周穆王時,封徐偃王的兒子爲徐子(即子爵)。後來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子的後代以國爲姓,史稱徐氏正宗。

另一種是說周公長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分到了“殷民六族”,第一族即爲徐氏。

還有一種源於他姓改姓爲徐。徐姓的主要發源地在若木受封的徐國,即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

漢字本義

“孫”字爲會意字,其繁體字爲“孫”,由“子”和“系”兩部分構成。其中,“系”可理解爲繼承、連接,所以該字的本義爲兒子的兒子,表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血緣關係。

尋根溯祖

據《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孫姓起源有三。

其一源於春秋時期的衛國姬姓。衛國姬姓王室後裔姬武仲爲紀念祖父惠孫,將自己的姓氏改爲“孫”,其子孫世居汲郡(河南省濮陽東北)。

其二出自羋姓,爲春秋楚國王族之後期思(今河南省淮濱)人孫叔敖之後。

其三起於嬀姓。春秋時,陳厲公之子陳完,因故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書,因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長居樂安(今山東省博興市)。

孫氏的主要發源地在河南省濮陽市、河南省淮濱市。

漢字本義

“朱”是指事字,本義是赤心木。在上古神話中,“朱”是一種樹木的代稱,因爲這種樹的皮是紅色的,所以後來“朱”就專門用來指代紅色。

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有“朱門”之稱,代指富貴人家。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朱姓是由邾姓簡化來的,出自曹姓。

其祖先曹挾,是古帝顓項的後代,被周武王封在邾,建立了邾國(山東省鄒城市)。邾國的王室成員以國名作爲自己的姓氏,後來又把“邾”的右半邊去掉,就成了朱姓。

朱氏還有一支是舜帝大臣朱虎的後代,但此支朱氏的世系無史可考。朱姓的發源地在今天山東省鄒城市。

漢字本義

在甲骨文中,“高”字形與重重疊疊的樓閣形狀十分相似,中間部分爲城樓,字形的最下方還有一個“口”,表示建築物的門。可見,這是用高樓來表示“高”字的本義。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等史書記載:高姓的起源主要有兩種。黃帝時有大臣高元,是今河南的先民之一,因黃帝所居的地方是有熊,即今河南省新鄭市。

第二種出自姜姓。是齊太公呂尚的後人,被封於高,以地爲氏,姓高。最早的高姓源出河南省新鄭市,而春秋以後的姜姓高氏出自山東。

漢字本義

“林”字本義爲叢聚的樹木,即樹木很多。該字是一個會意字,其字形很像兩棵並排在一起的樹。現在的“林”字主要指樹林、林木、森林。

尋根溯祖

據《通志·氏族略》等史書記載:林姓最早出自子姓,形成於西周初期,是商朝王族比干的後裔。

商朝末年,比干冒死進諫,被紂王挖心而死。比干的夫人陳氏帶着身孕逃到牧野一帶避難,在深山石洞裡生下了孩子,取名爲堅。後來陳氏投靠周,周武王因爲堅生在林中,賜他姓林,從此有了林姓。

林姓的發源地應爲牧野,即今天河南淇縣以南、衛輝以北的地區,但因比干廟在衛輝,所以林姓人就把衛輝作爲自己的姓氏發源地。

漢字本義

“何”字的字形很像一個人形手握擔子,肩負扁擔挑着重物前行,非常形象生動,“何”的本義躍然紙上,即“荷”,負荷、承擔。

“何”後被借指爲代詞,意爲“什麼、誰、爲什麼、哪裡”等意思。

尋根溯祖

據《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關於何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種。

一種出自姬姓,相傳周成王弟唐叔虞的裔孫韓王安爲秦所滅,子孫避難逃亡到江淮一帶,當地人因“韓”“何”音不分,後誤寫爲何,子孫沿用至今。

另種出自唐代的“昭武九姓”。隋唐西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各氏族統稱爲“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

還有一種出自冒姓或他姓改姓。何姓的主要發源地在安徽省巢湖市的廬江縣。

漢字本義

“郭”是個象形字,本義是在城外加築的一道圍牆,“郭”就是外城。甲骨文的“郭”,字形就像是兩座相向而立的城樓。現在的“郭”,也引申爲物體的外沿部位,如耳郭,就是外耳。

尋根溯祖

據《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中國最早記入史籍的郭姓出現在夏禹時期,“郭”字本義是指外城,這些郭姓應該是住在外城的人,以居住地爲姓氏,源於夏禹的都城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鎮)。但這支郭姓的後人已無世系資料。

《元和姓纂》認爲,郭姓出自姬姓,是古虢國的後人。古時“郭”與“虢”兩字相通,虢氏逐漸演變爲郭氏。郭姓的主要發源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

漢字本義

馬是食草性家畜,在古代,馬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戰爭的重要工具。

這個字的字形就是一匹馬的形狀,尤其是甲骨文和金文,字的形狀充分體現了馬的特點。

尋根溯祖

據《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馬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出自贏姓,是顓頊帝裔孫伯益之後,其始祖爲趙奢。戰國時趙王的兒子趙奢,因戰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稱爲馬服君,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爲姓,後來省去“服”字,形成馬氏,世居河北邯鄲,史稱馬姓正宗。

另一種出自他姓改馬姓。金元以後,爲回族大姓,有“十個回族九個馬”之說。

馬氏的主要發源地在河北省邯鄲市。

你姓什麼?

你知道自己的姓氏背後有哪些典故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