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發現鸚鵡熱病例 其中1例救治無效死亡
浙江麗水發現鸚鵡熱病例,其中1例救治無效死亡。(澎湃新聞)
浙江麗水疾病防控微信公號5日消息,自9月上旬開始,麗水市中心醫院和麗水市人民醫院先後收治7例畏寒、發熱、全身乏力症狀病例,患者表現爲劇烈頭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後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紺、煩躁、重症肺炎等,病程長,病情重,其中1例救治無效死亡。經實驗室檢測宏基因檢測,確診鸚鵡熱病例6例,臨牀診斷1例,這也是麗水市首次報告鸚鵡熱病例。
麗水疾病防控微信公號介紹:
一、何謂鸚鵡熱?鸚鵡熱是鸚鵡熱原衣體(披衣菌)所引起,是人類、鳥類及一些哺乳動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披衣菌病,原是鳥類的特種傳染病,可傳播於人,主要是由排出披衣菌的鳥類及其污染物引起人類感染的,也是典型的動物源性傳染病。最初發現本病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爲鸚鵡熱。
二、鸚鵡熱的病原體:鸚鵡熱披衣菌感染引起人類的鸚鵡熱、鳥類的鳥疫。鸚鵡熱披衣菌是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同時含有 DNA和RNA,具有細胞壁和膜;通過二分裂方式增殖和特有的發育週期。
三、傳染源:主要爲鳥類,包括鸚鵡、長尾鸚鵡、相思鳥、金絲雀、鴿子、海鷗及其他鳥類,鴨等家禽也可成爲傳染源。病人咳出的痰對他人有傳染性,所以也是傳染源。
四、傳播途徑:混於塵埃中的披衣菌或感染性氣溶膠可經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觸帶菌鳥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則可經有破損皮膚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種途徑獲得感染。患者痰中可長期帶披衣菌,亦可造成他人被感染。本病在鳥類之間,也時有傳播,以通過攜帶披衣菌鳥屎所污染的食料與空氣爲主。
五、人羣易感性:本病的暴發,多發生於與家禽和鳥類集市的經常接觸者,或有關的職業人羣,在其生產活動或加工過程中,同時有大批人員受到感染,以至引起較大規模流行。人羣普遍易感,感染後不一定產生免疫力,復發常見。從臨牀上覆發和患者的再感染表明,本病無持久可靠的免疫力,加上疫苗接種效果仍不理想,故對易感的健康人羣尚少有效的防護手段。因此,本病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顯得尤其重要。
六、潛伏期:鸚鵡熱披衣菌侵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爲7-15天,短者3天,最長可達45天。
七、臨牀表現:鸚鵡熱臨牀表現有多樣性,可緩慢起病,體溫在3~4天或更長時間內逐漸升高,但多爲急性起病,高熱、寒戰,伴相對緩脈。有全身不適,疲憊無力,納差(食量減少)。劇烈的頭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見的主訴,四肢和軀幹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頸部肌肉的痙攣和僵直可誤診爲腦膜炎。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約l周出現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煩躁、譫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若出現黃疸則爲累及肝臟。
八、防控措施:開展健康教育,預防本病主要是勿與病鳥接觸,進口的鳥類應檢疫。治療可用四環素族、氯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
病人、接觸者及其直接接觸環境的管理:嚴格養禽和鳥類貿易集市以及運輸過程的檢疫制度。對發生過感染的場所和房舍,給予檢疫監督和消毒處理。在家禽和鳥類運輸前後,應在飼料中摻拌四環素,以加強預防作用。必要時尚需採取檢疫和進行隔離觀察等措施。病例應採取隔離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