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作狂”國度要躺平?
幾年前,“德國人每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的說法在中文互聯網上廣泛流傳。如果情況屬實,那麼德國人每年接近一半時間在休假,幾乎“做一休一”。2024年經合組織公佈的一項數據表明,2023年德國人的平均工作時間爲1342小時,在這個由38個富裕國家組成的俱樂部中排名墊底,如果按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摺合不足170天,這似乎印證了“做一休一”的傳言,也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德國“事少錢多”的印象。
德國真的是勞動者夢寐以求的“應許之地”嗎?如果是,德國該如何在工時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保證經濟發展?
1.工作時長的“新高”和“新低”
上述經合組織關於德國人2023年平均工作時間的統計,其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統計偏差。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今年5月撰文稱,雖然德國人均工作時長減少,但人們“不應就此得出德國人變懶的結論”。文章援引德國聯邦勞工局勞動力市場與職業研究所專家恩佐·韋伯的分析稱,與大多數其他國家相比,德國女性的就業率非常高,其中大約一半女性從事兼職工作,從統計角度拉低了年均工作時間。他說,在女性就業率相對較低的國家,女性的工作時間根本不會被納入計算。目前,德國約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員從事兼職工作,周工作時間少於30小時。
經合組織本身也承認其數據存在偏差,由於報告標準和時間參照不同,其數據僅在有限程度上可用於各國之間的比較。此外,經合組織在報告中還說,不同國家的人認爲的工作時間不一定相同。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爲《德國人從未工作這麼少,也從未工作這麼多》的文章指出,德國人均工作量確實呈下降趨勢,但總工作時長實際創歷史新高。數據表明,自兩德統一以來,人均每週工作時間從39小時下降至36.5小時,但總工作時長卻從每年522億小時增加至547億小時。文章指出,這主要是因爲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市場。1991年,德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僅爲57%,2022年已提高至73%。
2.時間比金錢更重要?
德國曾被認爲是“工作狂”盛行的國家,德國也是新教工作倫理的發祥地,這種理論強調努力工作是一個人的使命,世俗的成功可以作爲個人超度的一個標誌。新教工作倫理的概念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提出。他認爲,新教倫理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條件,是國家繁榮的基石。
然而近120年過去了,許多德國人對“以努力工作爲榮,以花錢爲恥”的觀念顯然已不那麼認同。
雖然德國人均工作時長已經很短,但仍有不少人希望繼續縮短工作時間,例如實行一週4天工作制。西德意志電臺今年9月對3500名德語區就業人員開展了一項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一半人希望減少工作並增加業餘時間,甚至有34%的受訪者稱願意犧牲部分收入換取休閒。
德國“未來問題協會”分析稱,人們認爲業餘時間比收入更重要,一方面是因爲現代生活壓力大、要求高,這促使人們渴望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用於休閒。對很多人而言,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不單單是提高物質生活水平,還強調個人體驗和放鬆。另一方面,該協會認爲,很多人的收入已經足夠,即使工作時間減少、收入降低,也能過上滿意的生活。
當然,衆多用人單位對此持反對意見。德國僱主聯合會常務董事斯特芬·坎彼得表示,與國際水平相比,德國人的工作時長已是最短,如果還想減少工時,就必須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但這在過去幾年裡都未能實現。他以一週4天工作制舉例說,如果仍給員工提供全額薪水,用人成本將大幅上升,所有公司都承受不了。
政府部門對進一步減少工作時長同樣懷有疑慮。北威州基民盟籍州議會黨團勞工政策發言人馬可·施密茨說,對於人力不足或有較高出勤要求的行業,實施一週4天工作制非常困難。
此外,德國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Techniker Krankenkasse的數據顯示,德國人2023年的病假天數創下歷史紀錄,人均多達19.4天,“病假欺詐”現象已嚴重到公司必須採取應對措施的地步。民意調查和數據公司YouGov在7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1/4的受訪者最近佯裝生病。
3.讓“世界休閒冠軍”做更多工作
德國媒體分析稱,德國人均工作時長下降的趨勢非常值得關注。隨着嬰兒潮一代退休,未來幾年勞動人口數量將急劇下降。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分析認爲,人均工作時長預計會持續縮短,而這將成爲德國經濟中期前景黯淡最主要的原因。分析指出,如果不增加工作量,德國就必須做好經濟難以實現季度增長並且隨時會陷入衰退的準備。
爲應對該問題,德國政界一直在討論如何爲女性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並考慮整體推遲退休年齡;也有政客打算吸納移民,以此延緩工作人口萎縮局面。然而媒體指出,這些措施都效果有限,因爲外國人大規模移民的意願不足。
《法蘭克福匯報》資深編輯帕特里克·維爾特撰文評論道,其實還有第三條道路來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就是再次增加人們的工作時間,但這一選項在政治辯論中幾乎沒有引起討論。維爾特說,德國應該向美國人和瑞士人學習,他們的工作時長比德國人多得多,平均收入也高得多。然而,罷工和民調結果卻表明,德國人不願意工作了。
維爾特將這一現象歸咎於德國政府,他認爲政府收稅太狠,讓人對“多加班多賺錢”提不起興趣,德國人被國家養成了“世界休閒冠軍”。德國目前已經處於老齡化社會,要保障原有的生活水平,就不得不上調每週工時,或者延遲退休。然而,無論民衆還是政府,都已經習慣了幾十年來工作時間不斷減少的常態,推行相關政策顯然會遇到阻力。雖然通過採用新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將能夠抵消部分阻力,但這並不能從整體上解決問題,至少不能完全依賴該手段。
維爾特稱,任何經濟體都無法承諾收入會持續增加,只有“捲起袖子賣力幹活”的人,才能指望獲得更高的收入。“一邊想着少工作,一邊卻責罵收入太少,這無異於天方夜譚。”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來源:作者: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