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新機 突破貿易困境
(圖/達志影像)
國際經貿疲弱,兩岸近期公佈的數據都顯示進出口總值大幅衰退。由於貿易佔臺灣GDP超過6成,進出口縮減意味着經濟成長力道疲弱,臺灣今年第1季GDP爲負2.87%,2023年的GDP增長率預估也只有2.04%。
而根據大陸海關公佈的兩岸進出口數據,今年1至5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爲1018.2億美元,同比下降25.5%;大陸對臺灣出口爲270.07億美元,同比下降23.2%;大陸由臺灣進口748.14億美元,同比下降26.2%,兩岸貿易持續衰退的現象極爲明顯,也相當罕見,可以研判兩岸貿易將持續疲軟,對經濟發展是一大警訊。
回顧過去3年,臺商製造業先是訂單爆滿卻缺工缺料,生產秩序大亂,之後又遇運費大漲,缺船缺櫃,出口緩慢以致庫存積壓。今年以來疫情回穩,但消費大衆仍如驚弓之鳥,除餐飲、食品、旅遊等小幅回升外,市場仍以庫存去化爲主,不見大量訂單,使以外銷爲主的企業對第2季及下半年不敢樂觀,如何節流開源以俟潮流轉向成爲新的挑戰。
爲提振經濟景氣,大陸方面採行貨幣相對寬鬆政策,並推出多項激勵政策,臺灣也有支援企業發展的相應措施,臺商企業可以研究充分應用,借力使力。但不少企業並非只缺資金,而是市場緊縮、開工量不足,造成利潤下滑,進退兩難。臺商既要守成、也得創新,只有以前瞻的思維不斷開發新市場、爭取新訂單,才能突破困局,永續成長。
一、兩岸經濟互補,合作更有利。大陸不但是臺灣最大貿易伙伴,更高佔臺灣貿易總額近40%。以當前全球經濟動能不足且各國更加趨向貿易壁壘,臺灣很難找到同等規模且地利近便的其他替代買家,此時冒然降低和大陸經貿往來,必將對臺灣造成毀滅性災害,因此建議此刻臺灣應該儘快啓動兩岸貿易磋商,穩定原有經貿合作關係。
二、積極開拓外貿新市場。根據大陸海關統計,今年1至5月對拉丁美洲出口增加2.1%、對東盟增加8.1%、對非洲增加23.8%,對俄羅斯更大幅增加75.6%,可以看出大陸外貿正從歐、美等傳統市場逐漸轉向更多元、全面的佈局,特別是今年5月對俄羅斯出口同比增長114.32%,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化工產品乃至服裝、傢俱、玩具、鞋帽、機牀、泵、電機設備等,這些也都是臺資企業的主營項目,潛力巨大。6月上旬我赴哈爾濱考察,發現中俄貿易漸趨成熟,交易環節難點也已陸續打通,風險逐步降低,臺商可尋找合適時機投入,除開發現有市場外,並可提前爭取俄烏戰火平息後的重建商機。
三、轉型精緻服務業。互聯網帶來的消費新型態使民衆對現代服務業有更多元、更細緻的需求,臺資服務業規模不大,股份結構相對單純,但專業度高,服務意識強,更能因時因地配合轉型,提供「小而美」的親切服務。
企業能否賺錢是時機與能力的結合,我們相信變動的環境中有更多待發掘、深耕的寶藏,只要能開拓思維、把握專業,就能力挽狂瀾,迎來逆轉向上的契機。(作者爲臺企聯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