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抄原文都能及格的電影,怎麼就吵成這樣了?

大家上週末有圍觀《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的瓜嗎?

說真的,作爲一部改編自張桂梅校長真人真事的傳記電影,那麼多段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作爲素材,再加上還有對她這個時代楷模的好感濾鏡作爲支撐,肯定會有不少觀衆願意走進電影院去欣賞這部電影。

上週南風還刷到過一個海清的採訪,聊到的是她跟張桂梅校長初次見面的對話場景。

當時海清去徵求張桂梅校長的拍攝許可,表達了想把張校長的故事拍好的意願之後,張校長還特別謙虛地問海清“我的故事有什麼好拍的,拍出來有人看嗎”,經過一番真誠的表達和溝通了解之後,張校長對海清來演她這件事是很放心的。

當時相關採訪視頻的評論區還大都是期待這部電影的聲音,不少網友還表示等電影上映後會安利自己身邊的女性朋友也一起去看,去電影院感受這份女性的力量,希望張校長健康長壽。

畢竟有《隱入》那樣一部高口碑的農村題材電影在前,網友們對“海清來飾演張桂梅校長”這件事本身沒什麼爭議,對她的演技很放心。

再加上有這些看起來誠意滿滿的拍攝花絮做鋪墊,不少網友的期待值也原地提升,想着這類傳記電影再怎麼拍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然而沒想到的是,《我本是電影》上週末開啓點映之後,並沒有收穫預想的那種好評如潮或者看哭了多少觀衆的宣傳效果。

因爲第一批爲這部電影買單的觀衆裡有部分是罵罵咧咧地出來的,他們的負面反饋裡提到的一些點也迅速掀起了一場輿論風波。

就拿微博上的一篇轉評量很大的“避雷向”repo來說吧,這位看完點映的網友表示原本看之前也沒抱多大期待,能到及格線就願意支持,結果看得ta如坐鍼氈,說張校長本人90分的好素材硬是被拍成了40分。

然後還有一些胡編亂造的咯噔劇情直接把電影拉到30分,其中20分還是給張桂梅本人的,與電影無關。

至於讓這位網友看得渾身難受的槽點,ta也一一列舉了出來。

比如硬塞給張桂梅校長的感情戲讓ta看得手腳蜷縮。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把張校長過世多年的老公塑造成她的精神支柱,一到張校長不被理解孤立無助的時刻就帶着柔光濾鏡出現,扮演她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寄託。甚至還有前一秒她剛被人誤解,下一秒就開始跟亡夫跳慢鏡頭華爾茲的幻想畫面。

因爲這個“白月光”亡夫角色是胡歌演的,網友表示自帶柔光的年輕帥氣亡夫跟畫着蒼老疲態妝容的海清就不像是該出現在同一個圖層裡的人,違和感和詭異感都在他倆額頭頂額頭跳舞的那一幕拉滿 ↓↓

網友也表示沒說張校長不能有個人感情或者懷念亡夫的脆弱時刻,但電影主創也該尊重一下事實,因爲張校長早在一些採訪裡就說過支撐她這一走來的最大力量是黨,並不是影片裡講的那樣全靠一個“賽博老公”替她撐起一片天 ↓↓

此外,槽點還包括把其他女老師塑造成扁平化的工具人,然後把高光給到了男老師身上。

女老師:嬌生慣養、瞧不起女校的學生、跟校長犟嘴、因爲張校長要求週末放假繼續上課而辭職跑路…

男老師(還是女老師的男朋友):主動放棄更好的條件來女校任教、爲了學生選擇留下來發光發熱、最後成了學生們集體感謝的對象… ↓↓

以及爲了製造矛盾衝突,把張校長塑造成了一個喜歡說教、兇巴巴的低情商領導。並且還把回女校任教的女老師塑造成戀愛腦,嘴上說着要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結果就是辭職回去帶孩子 ↓↓

女校的不少學生們也被塑造成了吊兒郎當不愛學習、會曠課跑到網吧打遊戲、會跟其他同學互相撕x扯頭花的“農村小太妹”…甚至還出現了酗酒家暴的媽媽,然而原型其實是酗酒家暴的爸爸…

網友:你們知道你們到底在拍些什麼嗎???↓↓

當然,網友表示電影裡也有一些負面的男性角色,但在ta看來需要排雷的惡俗點實在太多,不罵出來對不起自己花的票錢 ↓↓

這樣的避雷帖一出,可以說是讓不少原本對這部電影躍躍欲試的網友都梗在了原地,沒想到這樣一部照抄原文都能抄及格的電影,竟然能改編出來這麼多爭議點。

一陣譁然之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如果這個博主吐槽的都是真的,那這部電影真的存在很大問題,他們打從心底裡可能就不相信、不理解、不認同張校長,所以給她編排出來的那些故事才充斥着偏見和傲慢。

就傳記電影本身來說,既然不是紀錄片,自然就會有藝術加工的部分在,觀衆對這一部分其實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在改編力度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有人能接受就有人接受不了,這都很正常。

但對於張桂梅校長這種廣爲人知且深受大衆喜愛的人物來說,很多細節是已經有正確答案作爲參照的,就比如支撐她堅持把女校辦下來的信仰並不是什麼小情小愛,而是她對黨的承諾 ↓↓

能理解主創團隊可能是想通過個人感情角度入手來描述張校長有血有肉的那一面,但一個在她辦學之前就早早去世了的亡夫,真的能有那麼強大的精神力量嗎?

我們不知道答案,張校長也沒有過相關的表達,只能說一切都是主創們的推測,而且還很“貼心”地張校長安排了一個年輕帥氣的老公,更符合愛情故事裡對“白月光”的刻板想象。

就像一些網友針對這個點吐槽的那樣,張校長的精神內核其實是很難拍的,但只是世俗化地把她的信念感歸到男人身上,這樣的思路就蠻可惜的。

南風去搜了一下劇照,張校長的亡夫董老師(胡歌 飾)在電影里長這樣 ↓↓

光看劇照倒也不至於到網友說的那樣像兩代人的程度,現在就是突然有點好奇他出場自帶的柔光大濾鏡是什麼樣hhh(怪就怪胡歌太帥了吧,但別真怪到演員身上,演員和角色原型都沒錯)

另外兩引起最多爭議的,一是電影裡把酗酒家暴的父親改成了酗酒家暴的母親,二是把女校的學生們塑造成會逃課去網吧的小太妹。

網友:每個詞單獨拆開都挺常見,但放在一起你們自己看看離譜不?↓↓

有網友表示,農村喝藥的女性都比會酗酒的女性多吧,怎麼就想當然地覺得一個生在那種女性會被早早嫁出去換彩禮的環境裡的女性,會有條件酗酒?

還有那些好不容易纔有了上學機會有機會去改變命運的女校學生,肚子都填不飽竟然會有錢跑去泡網吧、逛街…這種邏輯橋段,在部分觀衆看來很不符合現實。

網友辣評:這些設定只在美劇和韓劇裡看到過。

這些爭議迅速發酵之後,有吐槽主創團隊不尊重原型和現實閉着眼瞎改編的,有吐槽主創夾帶私貨的。這類的罵聲來得多了之後,主創團隊終於坐不住了,有位編劇直接開始開麥和網友對線。

不知道她開麥前怎麼想的啊,反正她發表的這些言論基本上是起到了反作用,成了徹底激怒網友的一大原因 ↓↓

豆瓣上這個激情懟網友的作者也是她 ↓↓

很多網友沒太看懂她這番言論是想表達什麼,但“你奶奶我生來就是高山”、“我tm是高山”這些罵街言論再一次激化了觀衆和主創之間的矛盾。她這些更是原地加深了網友們對主創團隊的偏見,甚至進一步坐實了“傲慢”的創作態度。

網友對這種見不得一點差評,並在宣傳階段就先破防了的主創團隊,一般都會採取一槓到底的方法。

女編劇前腳剛給網友們帶來了一波大震撼,後腳就有官媒出馬讓網友們的沉默變得更大聲。

看得出來《中國電影報道》官微主要是想讓網友們冷靜下來,表示即使編劇的迴應很失態,但還是呼籲還沒看過電影的吃瓜網友們不要被那些惡意挑起性別對立的輿論帶着走,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因爲實際上影片裡男性角色着墨極少,更不存在消費女性、物化女性、貶低女性的情況,都是有心人在惡意煽動和摸黑這部電影,電影本身還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不該被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

其實前半段的發言都挺客觀,畢竟很多觀衆還沒有看全片,還是要自己看過才能客觀評判。直到網友們看到了最後一句“正義的‘六公主’也絕不接受”的時候,不少網友的心裡都原地咯噔了一下 ↓↓

一些網友忍不住吐槽表示:文藝圈暴露出來的問題避而不談,還真把自己當公主了是咋的…罵得也是刀刀見血,相當犀利...

大概是看着輿論並沒有平息,“六公主”又發了一條小作文爲這部電影發聲,表示依舊收到了一些詆譭的聲音,但那些黑子發言都是有組織且故意歪曲他們主張的,他們相信觀衆們去影院看完電影后都會做出真實的論斷 ↓↓

有一說一,這一場電影主創和“六公主”與觀影羣衆的大戰一路圍觀下來,只能說不排除的確有人惡意挑起矛盾的可能,畢竟點映場就那麼多,很多跟風罵的網友未必都看過電影,對電影實際內容的瞭解並不全面。

所以不管是農村婦女會不會酗酒、網吧裡究竟是誰在上網、女校老師選擇辭職回家帶孩子有什麼錯之類的性別問題都會被拿出來大做文章,成了一個又一個輿論戰場。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主創們忽略了電影的核心受衆究竟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大刀闊斧地改編之後只是輕飄飄地拋出一個“平行時空”的概念,又想要觀衆接受,這就很難不讓人覺得主創是拿着張校長當噱頭在自我感動了。

而且主創和“六公主”都低估了這屆網友的逆反程度,逆反心理一旦被激起來,原本還在觀望中的人也可能會主動加入普通羣衆的陣營,站在主創的對立面,畢竟普通羣衆的視角更容易共情。

所以當片方邀請了張校長和女高的一些學生去看這部電影,還記錄了她們和主創的一些映後互動的時候,網友們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爲這樣的場景感動。

有網友表示,張校長當時笑着拒絕了發言,懷疑張校長並不滿意電影中的一些橋段。

還有些網友在女高學生的互動發言裡get到了華點,認爲女孩們雖然都表達得很婉轉,但不難看出來她們作爲故事原型,也並不認可電影裡的一些細節的設計,尤其是在張校長性格塑造方面的 ↓↓

還有網友發現張校長現在站起來都需要有人扶着,身體狀態已經很讓人擔憂了,但片方還是試圖cue她起來發表感想… ↓↓

喜歡張校長的網友們原本就覺得她不應該被這樣消費,再加上這七七八八的後續槽點,更是狠狠憐愛張校長了,覺得這部電影把裡面的人物改編成那樣,支持當事人告他們誹謗 ↓↓

有網友發現張桂梅校長相關紀錄片的想看人數正在暴漲,看得出來不少網友在付費觀看一部可能會給自己添堵的“藝術作品”和去免費看那些已有的真實故事中果斷地選擇了後者。

前者未必就有那麼糟,但後者的風險確實更小,對於想對張校長有更多瞭解的人自然也會選擇去看紀錄片。

現在電影還沒正式上映就走到了這一步,很難想像主創們接下來得怎麼做才能扭轉口碑。

但是通過這次影片的爭議,希望電影創作者們都能明白,不管初衷是爲了衝獎還是爲了票房,脫離羣衆的創作是不可能得到羣衆的支持的。

要不要走進影院去看這部電影都是網友的自由,看完喜不喜歡也是網友的自由,電影真的好看的話自然會有觀衆主動爲它發聲,着急捂嘴只會適得其反。

好在這一波戰火併沒有牽扯到張校長身上,憤憤不平的網友也主要是因爲沒有拍出張校長的偉大而生氣,大家還是很尊重和喜愛張校長的。希望吃瓜網友們不管站在哪個陣營,都還是能站在張校長那一邊吧。

因爲她沒有錯,她和女高的師生,包括她的亡夫董老師,都纔是最不該被圈進這場糟心的輿論風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