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華看柏楊 陸視啓蒙者 臺輕忽

柏楊遺孀張香華在家中設「柏楊書房」,陳設柏老作品及藏書,還包括大學生設計的柏楊造型紙雕。(記者李怡芸攝)

晚年的柏楊,託着臉龐笑看人間。(本報系資料照片)

柏楊於1998年在北京的簽書會已是人山人海。(張香華提供)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在兩岸均曾引起廣大回響,大陸至今仍視柏楊爲啓蒙者,臺灣當年也有許多黨外人士深受啓發,今年逢柏楊逝世10週年,兩岸均有紀念活動,然而柏楊遺孀張香華則感慨,臺灣人已不太談柏楊,但也淡然地說:「柏楊也不是第一個被今日的臺灣輕忽的作家。」

上個月臺南大學舉辦了「2018柏楊逝世10週年紀念系列活動」,將3月分訂爲「柏楊月」,紀念活動尚包括閱讀柏楊徵文比賽、主題版畫比賽以及圓桌論壇等;本月29日亦有由遠流出版社主辦的紀念活動。大陸今年則將推出《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8月分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號召,由現代文學館主辦「柏楊的創作與人生」國際研討會。

感慨作品往往被拿來用

張香華指出,柏楊一生將批判精神實踐於筆墨,對言論自由、人權尤其重視,但他並不以衝突、抗爭、對立爲手段,不論在臺灣寫專欄或是在大陸出書面對審覈、刪節,柏老均是隨遇而安。「我們反而認爲,只要文化思想能夠流通,一些理念、精神就能慢慢被培養起來。」張香華說,如今柏楊作品在大陸受審查,其實只有習慣用語略作調整。

反觀臺灣,張香華則感慨作家和作品,往往是被「拿來用」的工具,抗日思想被片面截取成了親日思想;主張言論自由如今都被「用」於「轉型正義」。

張香華有感地表示:「愈強大的時候,愈能夠接受別人對自己缺點的批評,愈弱的時候反而愈無法接受。」

內心有層次 成就寫史

柏楊一生,張香華歸納爲「10年小說、10年雜文、10年牢獄、10年曆史」,她爲柏楊雜文的文學性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抱屈,而柏楊當年因美國漫畫《大力水手》的翻譯以匪諜的罪名獲罪入獄,她則認爲「可惜了,也成就了!」牢獄束縛了柏楊的視野,但也因此讓他專心致志地讀《24史》,寫就《中國人史綱》、《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

「出獄後李煥曾私下宴請,見面即說『你辛苦了』,而柏楊的回答竟是『我需要這個磨鍊』!」張香華回憶這段過往,認爲正因柏楊是「內心有層次」的人,才能成就他寫史,而《柏楊版資治通鑑》堪稱集大成者。

柏楊是第一個以西元來寫中國歷史的人,且他對歷朝歷代皇帝總是直呼其名,爲此張香華還曾與柏老多次爭論:「那些名字太難念,你就不能括號註明是唐太宗或誰?」在柏楊逝世10週年後雲淡風輕的趣談,卻是更清晰地在這個時代看見前輩文人的覺醒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