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跨龍村

走進一座村莊,尋覓一方韻味

跨龍村,一個名字裡就藏着龍吟鳳舞、跨越古今的村落,它很小,面積不過0.5平方公里。它也很古老,歷史文脈源遠流長,是禮樂街道同時擁有“跨龍橋”和“南勝里門樓”兩個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村落。

自“百千萬工程”開展以來,跨龍村緊抓機遇,立足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稟賦,以古村活化爲導向,推動文旅產業拔節生長,讓這座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秋色漸濃

記者踏上斑駁的青石板

步入跨龍村

只見古橋流水、綠樹成蔭

一派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

打造一河兩岸景觀

發展文旅產業

行走在村裡,古色古香,到處可以見到“古”跡的留存。在跨龍村裡,有一條“跨龍橋”,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如今依舊屹立在禮樂中心河上,古橋連古今,見證着這座古老村落的蝶變與發展。

據資料記載,跨龍橋又名“網頂石橋”,建於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與中正橋、南溪橋三橋圍繞禮樂舊圩市而設,建築年代應在清代初期至中期,是禮樂舊圩市向外輻射的主要交通出口,對研究地方史的演進及其水網地帶的交通建設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2004年,該橋被定爲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以前端午節,九社龍舟會在這裡操橈,河道九曲十三彎,龍舟穿越跨龍橋,像飄移一樣,十分精彩。”談起跨龍橋,今年75歲的球叔饒有興致地說起了龍舟“威水史”,自1999年至今舉辦的四屆禮樂端午龍舟賽中,九社南橋坊龍舟隊連續奪得了1999年、2004年以及2014年三屆比賽的冠軍。如今,爲了傳承和弘揚這一傳統文化,跨龍村不僅在一河兩岸樹立了龍舟歷史介紹牌,讓過往行人得以瞭解龍舟文化的悠久歷史與獨特魅力,還精心建立了龍舟博物館,陳列擺放歷屆比賽的獲獎牌匾和錦旗,激勵着後來者不斷前行、追求卓越。

就在跨龍橋的附近,有一條南勝裡石板路,裡前古閘牌坊上刻“南勝裡”,因其所處的南勝裡地形如同一張魚網,所在的巷口別名網頂,又稱“網頂大巷”門樓。門樓兩邊有一對楹聯:“南地往來敢謂閭門容駟馬;勝流建議還期雨露浥芝蘭。”石碑上還刻着重建的時間是“民國三十六年”,雖年代久遠,但字跡清晰可辨,可見其濃厚的文化底蘊。

記者發現,南勝里門樓不僅建築結構自成一格,別具風采,而且集雕刻、繪畫、匾聯文辭和書法等多種藝術於一身,熔古人的社會生活理念、禮教、傳統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於一爐,具有瑰麗的藝術魅力和豐富而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現了禮樂地區古代民間建築的景觀與空間營造技藝,反映出了民間建築裝飾藝術特徵和技藝水平。

樹是跨龍村的一大特色,村內有7棵近100年的大榕樹,蔥蔥蘢蘢,沿着河岸生長。記者採訪當天正值傍晚,落日餘暉穿過樹枝,撒下斑駁的光影,到了夜晚一河兩岸燈光亮起,描繪出村落清晰的輪廓。七八個村裡的老人坐在樹下乘涼,拉家常,享受歲月的靜謐。

“小時候,我們經常在這裡捉迷藏,我還記得這棵樹是一條氣生根長成,幾個人才能合抱。”今年65歲的村民昌叔指着眼前兩棵連着生長的榕樹說,“今年國慶節,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拍照打卡。”

近年來,乘着“百千萬工程”的東風,江海區對禮樂街道跨龍村、英南村、東紅村、向東村、豐盛村及周邊村莊進行連片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明星村,完善一條輻射帶動能力強、能夠代表江海鄉村振興發展水平的精品新鄉村示範帶。

位於這條精品新鄉村示範帶上的跨龍村也下足“繡花功夫”,從“古韻”上做好文章,重點提升鄉村環境,以古橋、古巷、古牌坊爲起點,串聯古橋周邊的各個節點,打造禮樂文化古村。目前,該項目已促成跨龍橋一河兩岸環境整治提升960平方米、村落環境整治提升1500米和街道閒置地建設3處,246平方米。

跨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忠燕表示,跨龍村屬於典型的純農業村,主要靠魚塘出租,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100萬元。

“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的東風吹來,讓我們看到了發展機遇。未來,我們將大力發展特色旅遊產業,依託古橋、古榕樹、古牌坊等一河兩岸人文景觀,將跨龍村落打造成爲具有禮樂傳統文化風情的旅遊目的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胡忠燕說。

村民生活多姿多彩

善治之風盛行

迎着“百千萬工程”東風

跨龍村實現美麗蝶變

村民生活多姿多彩,善治之風盛行

金秋十月,恰逢我國第15個敬老月,10月7日這一天,跨龍村張燈結綵,舉辦了盛大的敬老宴。村裡幾百名老人歡聚一堂,享美食、談家常、看大戲,其樂融融。

當晚,澳門聚賢雅集慈善會成員特意從澳門趕回來,與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共進晚餐,感受村內愛老敬老的氣氛,併爲村中的困難學子送上了助學金,助力他們圓夢。

自小生長在跨龍村的專職網格員張國楊感慨地說:“我們村敬老愛老的傳統由來已久,每年這個時候,鄉賢、企業等熱心人士都會慷慨解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爲老人們舉辦這場盛大的慶祝活動。這不僅體現了我們村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關愛,也凝聚了全村人的心。”

敬老宴只是跨龍村做實民生服務的一個生動縮影。去年,跨龍村在跨龍橋附近開設了鄰里食堂,爲村裡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站式”綜合養老服務。記者發現,鄰里食堂內部設施一應俱全,配置了扶手等適老化設備,以及助餐配餐功能區、長者閱讀區、文娛康樂區等功能室,讓老年人在這裡享受到了家的溫暖和便利。

“自從鄰里食堂開設以來,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跨龍村村民吳伯笑着說道,“我家就在附近,走五分鐘就可以到這裡。每天來這裡吃吃飯、聊聊天、看看書,還能參加各種文娛活動,真是既方便又開心。”就餐後,吳伯和朋友們還會到河邊散步,欣賞“一河兩岸”的美景,感受着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與此同時,跨龍村還深入挖掘村內現有資源,充分利用農家書屋、龍舟博物館等服務設施,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羣衆性文化體育活動。村民們在這裡讀書學習、健身娛樂、交流心得,不僅豐富了文化生活,還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和友誼。

如今,跨龍村黨羣服務中心、鄰里食堂二樓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升級改造,農家書屋也將以全新面貌對村民開放。這裡將成爲村民們學習交流、休閒娛樂的新天地,爲跨龍村的文化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迎着新時代的春風

跨龍村

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村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處處洋溢着幸福與和諧的氣息

來源:江門日報(記者/陳嬋)

關注【江海高新發布】

讀懂高新 關注江海

新聞資訊 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