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汪小菲被封號不是終點

近日,張蘭、汪小菲因爲利用大S逝世營銷,發佈虛假新聞抖音賬號被封。微博和微信跟進覈查,微博宣佈暫停張蘭賬號直播功能。抖音和微博公告均直指“利用逝者惡意炒作營銷”“博流量、蹭熱度”等行爲。

一段時間以來,張蘭、汪小菲母子多次在直播中爆料大S與汪小菲婚姻中種種過往,從爆料隱私到人身攻擊,從低俗營銷到虛假宣傳,家庭鬧劇成爲登陸常客。

這些雙方婚姻存續期間的八卦內幕、離婚後的財產糾紛,甚至還藉由特殊事件發佈大尺度言論造黃謠,吸引了一大批喜歡窺私、擦邊球內容的用戶支持。

而女星大S離世,母子倆博眼球蹭熱點的行爲並未停止,反而變本加厲。

他們通過各種關聯賬號製造了一系列圍繞死者的虛假新聞,以此爲直播間導流,公然挑戰公序良俗的底線。

死者爲大。無論是出於法理,還是發自人情,公然消費逝者謀取商業利益的行爲令人髮指。封禁張蘭、汪小菲相關賬號,迅速引發網友的一致支持。

大快人心背後是大衆對無底線博流量行爲的極度反感,對平臺果斷出手治理的堅決支持。由此可見,儘管網絡輿論場爭議不斷是常態,但在事關最基本的底線問題上,全社會共識清晰。

公序良俗的底線不容破,直播間不是“法外之地”,短視頻平臺不是“審醜”的舞臺,更不是“流量至上”的逐利場。

從攔截到封禁,從預防到治理,短視頻平臺如何有效治理惡意炒作和管控謠言,一直以來備受矚目,也成爲維護網絡生態健康的顯性難題。

無論是眼見未必爲真的短視頻,還是在直播間裡張口就來的爆料,共同點就是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情緒感染力和社交互動性,使之成爲不實信息的重災區。

以張蘭、汪小菲母子賬號被封爲代表,此次平臺方在迴應封號一事時介紹,判定相關信息爲謠言,經過了反覆覈實。這也反映了大量假新聞的存在,一方面在於低廉的造謠成本,另一方面則源於高昂的闢謠代價。

熱點之下,流量至上。各類主體本能地帶有不惜一切博取流量的衝動,信息繭房的存在,算法推波助瀾,通過製造假新聞進行惡意炒作營銷越來越多,不斷挑戰大衆底線。

它們的存在幾乎無孔不入,只有少部分被強烈關注產生流量效應,最終面臨處罰和封禁,大部分不了了之。

平臺對惡意炒作營銷的定性、舉證、處置,往往缺乏足夠的法理支持,以及執行落地的現實意願。而對於被侵權的當事人,舉證維權耗時耗力,勢單力薄的困境長期以來難以擺脫。

治理無底線的惡意炒作營銷、隨意散播虛假信息,首先必須是一個法律課題,是網絡時代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

完善立法是當務之急。在法律的支撐下,通過更加完善的立法支持,健全賬號管理、信息發佈審覈、監管預警、舉報救治等制度,才能提升違法的成本、降低維權的難度。

另一方面,除了有關部門的監管,平臺無疑是最重要的責任主體,平臺責任必須進一步強化、明晰、細化,提高其主動治理的意願和能力,督促其有效地“以網管網”。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