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到底行不行?

來源:遠川研究所

作者:王一川

編輯:儲松竹

出品:遠川資管報道部

2021年基金市場飯圈化的討論紛紛擾擾,極具傳播性的話題被媒體輪番炒作。這裡面當然有從業者的調侃和誇大,但也確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過去兩年裡基金市場的火爆。無數基金投資者賺到了真金白銀,自然對“財神爺”基金經理們頂禮膜拜。

去年四季報顯示,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成爲首位管理規模突破1000億的權益類基金經理。這也意味着張坤成爲了最受基民推崇的基金經理,無數年輕的基民打着“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的口號爲wuli坤坤打call。

然而一個月不到,市場風雲突變,貴州茅臺爲代表的機構股高位血崩。張坤的基金重倉白酒,淨值大幅回撤。面對縮水的基金賬戶,愛的有多突然,恨得就有多無情。喊“坤坤”的基民越來越少,以“蔡坤”爲題的討論倒是與日俱增。

2月23日晚,張坤打出一套組合拳,易方達中小盤停止申購,並大舉分紅,這讓市場的質疑被推向高潮。此時我們或許應該回答那個簡單又重要的問題,張坤的投資水平究竟幾何,他是巴菲特門徒,還是“酒莊”代言人?

實力

業績是衡量基金經理投資水平的硬指標,但看業績也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觀察基金經理從業以來的長期業績,一目瞭然的年化收益和最大回撤可以從整體上對基金經理有個定位;第二層則是考量比較極端年份裡基金經理的表現,在市場遇到系統性風險時,基金經理的風控水平才最能得到體現;第三層則要看基金經理在自己手風不順的時候業績如何。

我們先從第一步入手,從張坤的履歷分析其長期業績究竟成色幾何。

2008年,張坤加入易方達擔任行業研究員,4年之後的9月28日,張坤正式出道,成爲易方達中小盤混合的基金經理。我們將張坤從業以來的表現與同時代的各路豪強做了統計,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長期業績這個維度張坤是十分的優秀。

自其出道以來,易方達中小盤全市場收益率排名第四,而最大回撤這一防守指標同樣優秀,可謂攻守兼備。

資料來源:Choice

分析完長期業績,我們再來看極端行情下,張坤是否能頂住壓力。我們選擇的樣本是2018年和2016年,這兩年是A股歷史上著名的熊市,前者遭遇了貿易戰股市暴跌,後者則是熔斷下的股災。張坤在這兩年裡業績相當出彩,不僅大幅跑贏滬深300,在同類產品中的排名也較高。

最後,我們看下,當“時不在我”時,張坤還能否逆勢前行。我們選擇的年份是2014、2015兩年,這兩年A股處於創業板浪潮中,市場熱衷炒小炒新,與張坤偏藍籌、消費的風格相去較遠。可以看到雖然風格不適,但張坤的業績總體還過得去,僅在2015年處於行業中游水平。

資料來源:天天基金

因此綜合來看,無論是整體區間內的業績,還是極端情況下的表現,乃至“時不在我”時的發揮,張坤都能給出不錯的答卷。但迴歸投資的本源,這些年他又是如何進化,成爲如今的千億第一人呢?

進化

要探究張坤的進化史,還得從投資理念入手。早年間張坤在訪談中提到過只看兩類企業:

1. 變化最快的行業,依靠超高速成長迅速形成統治力。

2. 變化最慢的行業,憑藉品牌壁壘,一招鮮吃遍天。

相對應的是,漸進式變化的行業,反而是張坤的“禁區”。因爲這樣的行業往往同質化極強,深陷其中的企業只得“以價換量”,缺乏不可替代性[1]。

但幾年之後,張坤逐漸改變了早期“最快”、“最慢”雙向並行的思維,更聚焦於第二類企業。在後來的訪談中張坤坦言這樣的變化是因爲,投資第一類企業是個更高難度的動作。正如巴菲特著名的欄杆論,不要去跨7英尺欄杆,而應專注於1英尺欄杆[2]。

在這樣的轉變下,重供給,輕需求,尋找即使遇到糟糕的管理層,也能活下去的企業成爲了張坤的目標。而這樣的企業往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盈利含金量極高。

而張坤也極爲看重這點,他解釋道如果企業爲了表面的盈利增長,而開展一些ROIC(資本回報率)小於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無意義項目,就會摧毀公司甚至是股東的價值。

理論框架的進化也反映到了張坤的持倉上。根據易方達中小盤的持倉行業變動,可以很明顯看出這其中的門道,早期張坤在行業上還是比較分散,電子、房地產等均有涉及。但隨着投資經驗漸深,張坤更喜歡在護城河極高的行業中挑選內生現金流較好的企業,並最終形成了目前較爲集中的持股模式。

資料來源:Wind

縱觀張坤如今的持股,無論是高端白酒還是港交所、上海機場、騰訊控股等行業龍頭,都呈現出獨特供給的特徵。因此並不是張坤喜歡“屯酒”,而是高端白酒作爲一個護城河極高的行業,契合了他對“慢”的定義。

爭議

集中持倉的模式爲張坤贏得了聲譽,但在如今的極端行情下,卻備受質疑。但張坤其實有自己的堅持,他在訪談中曾說過,想獲得收益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而“撒胡椒麪”式過於均衡投資在他眼裡反倒是一種極端的風格。

張坤是依靠自下而上選股,輕行業輪動、輕博弈,天然就無法配置主題性以及偏週期的標的。而在A股環境中,能夠符合他投資框架的公司,本就數量有限。因此對於他而言,在持倉上保持集中,或許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所以接受張坤優異業績的同時,也應該承受其過於集中的風格帶來的潛在風險。而近些年白酒板塊,走出以年爲單位的暴漲行情後,場外資金爭相助陣,無疑是加劇了該風險。

資料來源:Choice

以張坤代表基金易方達中小盤爲例,五年時間內該基金的份額就從3.65億份增長到43.86億份,前後差距達12倍之多。不僅是老基金份額的急速膨脹,許多新發基金也選擇了白酒這個優質賽道,就此無數“籌碼”被迫鐵索連船成爲命運共同體。

但是一旦基金的賺錢效應消失,白酒不敗的神話開始動搖,無數基民便恐慌式的贖回,保全利潤。而基金贖回潮進一步強化了機構股的下跌,於是下跌便成爲了下跌的理由,索羅斯的反身性原理也就在牛年A股的頭幾個交易日裡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機構股反身性的下跌,也讓張坤意識到盛名之下的負擔,資產端已然失控,那負債端可得嚴防死守。於是2月23日晚,易方達中小盤正式停止買盤,只出不進,並分紅了近一成的淨值,強行按住了意圖借“基”接白酒的基民,“你們都坐下,這次聽我的”。

資料來源: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以張坤的功力,再加上白酒板塊的容量,都無法消納無限入場資金所帶來的反噬,更遑論其餘以集中度高著稱的基金經理。那“張坤們”的問題究竟在哪?我們認爲是公募的特殊性導致基金負債端的錯配。

賺錢效應疊加理財搬家的大邏輯,促使基金開啓“正向循環”,手握鉅額資金的基金經理不得不把籌碼投向核心資產。從某種意義上,基金經理也沒得選,因爲是基民按着他們的手買的。換句話說,如果管理規模只有100億,張坤一定比現在更爲從容。

錯的同樣也不是基民,面對通脹的壓力,面對都市財富傳說,選擇更爲“豐厚”的理財產品無可厚非。但公募產品本身在資產負債端已有所錯配,我們在投資時更不能出現錯配。

第一是,時間的錯配,應該要把相對長期的資金,投入公募基金這一相對長期的產品之中,而不是執迷於追漲殺跌的短線交易。第二是,風險錯配,依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如果無法承受高波動,那選擇較爲分散的基金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張坤偶像巴菲特曾說過,“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鐘”。在基金投資中這同樣成立,如果你不想持有“坤坤們”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鐘。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參考資料:

[1]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張坤:醫藥股板塊投資性價比相對更高

[2] 對話易方達張坤:最完整的投資思路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歷史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不構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場及個股情況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