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七夕,只有“約炮”沒有約會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衆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今兒七夕,瞎聊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現在網上有一種聲音越來越多,很多人說非常憧憬在激盪時期甚至是想在戰爭時期,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覺得倍兒浪漫、真摯、熱烈且唯美。

國內沒有相關數據,沒法說。但同樣的狀況,國外的調查洞察到了:

承平日久,日子平淡,人們總願意爲那些有着安全距離的“戰時日子”賦予許多浪漫想象。

關於戰爭時期的愛情究竟怎樣這件事,現在的烏克蘭,有一份答案。

俄烏衝突的最終結果尚不明朗,但它已經明確地改變了歐洲的婚戀市場。

在reddit相關帖子的留言板裡,來自歐洲各地的人們都表示感受到了戰爭對婚戀市場的衝擊。網友聲稱那些爲避戰亂而逃亡的烏克蘭人,正在成爲約炮App和紅娘網站上人數最多的羣體。

“打個比方,現在我在Tinder上跟10個人心照相交,碰見的得有6個是烏克蘭人。”

在烏克蘭人涌入整個歐洲加入婚戀市場的同時,烏克蘭國內的戀愛模式也在發生悄然變化:

越來越多的烏克蘭女性,開始傾向於通過約炮App解決情感需要,喜歡快速約會,而不是發展一段長期、穩定的戀愛關係。

這個趨勢聽起來,似乎是又印證了“烏克蘭是歐洲子宮”的言論。但其出現的變化,卻是戰亂時期的代價。

與其說人們變得輕浮,倒不如說這種選擇是人們的自我保護措施。就像和平時代有人害怕養寵物的原因,是怕動物的離世讓自己過度悲傷,戰爭時代的人們拒絕穩定關係,亦如此理。

“我的很多客戶告訴我了這樣的經歷,她們愛上了一個男人,然後男人奔赴沙場,消失在這個世界……她們現在普遍害怕確定的關係,害怕跟軍人戀愛。這就是戰爭的傷痛。”烏克蘭心理醫生@Stelmashova這樣說。

這種糾結和痛苦不僅僅體現在宏觀趨勢裡,更折返於個人的腦海裡。

在烏克蘭主流輿論中,人們將前線的士兵稱爲勇士、英雄。但在婚戀市場,這些英雄並不會被優待,甚至因爲軍人的身份,還會直接被拉入對方擇偶的黑名單。

“我滑過的20%用戶都是軍人,他們是英雄,但我真的沒有準備好和英雄們戀愛,因爲您知道的,我的國家正處在戰爭狀態,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24歲的基輔女孩Aktysenko說。

2022年2月25日,烏克蘭首都基輔,一對新婚夫婦在市內一個防空洞合照。他們於一天前結婚之後二人一同加入當地領土防衛隊

遲疑不僅僅屬於女性,也屬於男人。

戰爭造成的創傷並不僅僅是死屍、墓碑和義肢,它也滲進了人們更深層的內心。許多報告指出,在經歷漫長的戰事之後,倖存者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戰爭創傷,他們疲憊而沮喪,不願意投入到任何一段戀愛關係之中。

在烏克蘭,男人拒絕戀愛的狀況還有更復雜的緣由。面對愛情危機,一些機構組織了線下戀愛聚會,但男性參與數據有時甚至達不到最低限,會議的組織者認爲,這是嚴苛徵兵令所導致的連鎖反應——人們害怕出門被送上前線。

烏克蘭人將當下婚戀市場的狀況,稱之爲愛情危機。

這種危機不只是個人身體、心靈上的,也是宏觀層面上的危機。戰爭成了最好的避孕藥,烏克蘭出生率降到了歷史最低,結婚率也降至了10年以來的倒數第二。

危機緣由並不難猜。

那就是死亡——當葬禮讓一整個國家不斷上演,當哭聲讓整個國家都感受到劇痛,死亡帶來的愛情危機是一系列問題推導後,最後一個被發現的結果。

但這種描述遠不夠具體。

戰爭時期的愛情是什麼呢?

它是死亡、遺憾、別離和憤怒,它的開始、結束從不果斷,而是一場漫長的嗚咽與酷刑,讓人不知何爲始、何爲終。

戰爭時期的愛情自然與死亡有關。

烏克蘭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在2023年6月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這個國家的2/3的人,在戰爭開始的1年多時間內,已經經歷了親友的死亡。

但概括是對事物本身的褻瀆,具體什麼樣,這有幾個故事。

戰爭中的愛情故事多是倉促。

和平年代,一場婚禮需要準備數月甚至數年之久,但在戰爭年代,一切着急,一切從簡。

Zemliachky是專門爲烏克蘭女兵提供幫助的公益組織,名字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女同志,從2023年開始,面對女兵們的需求,他們開始爲女兵準備“彈丸婚禮”。

所謂“彈丸婚禮”指的就是在幾天之內迅速幫戰爭時期的女兵完成人生儀式,它簡陋、寒酸,卻充滿意義。

在Zemliachky的首頁上,記錄了這麼一個故事,很有代表性。

現年40歲的女兵Yuliia Dluzhynska在去年7月通過這個組織的幫助,跟丈夫完婚。

在婚禮開始前,他們從頓涅茨克前線返回基輔結婚。穿着軍裝化妝,再換上租來的婚紗說出我願意,然後再帶着“我們會勝利,會生兒育女”的希望上了前線。

他們戀愛三年,但戰爭時期的蜜月只有3天。

如果說這是血染的浪漫,那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無聊的孤獨。

戰爭中更多的故事與悲傷和遺憾有關。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馬裡烏波爾的錫制戒指的故事。

這個故事在互聯網上廣爲流傳,是說烏軍尉官Andriy Subotin和Valeria在馬裡烏波爾的蘇聯核戰地堡裡結婚。

由於當時馬裡烏波爾被俄軍包圍,物資凋敝,所以Andriy Subotin就拿錫箔捏了倆戒指,當成結婚鑽戒用。

當時很多人在網上都覺得浪漫瘋了。

但隨着馬裡烏波爾城破,城內殘餘烏軍被俘虜,這個故事一度沒有了下文。

最近,被俄軍釋放的妻子Valeria對媒體講出了這個故事的後半段:

“婚禮當天,我們在想戰爭結束後的日子,要請所有親朋過個大派對、要買一個真正的鑽戒……我們暢想未來,但沒想過婚禮結束後的第二天,我就成了寡婦。”

悲劇並不獨屬於烏克蘭,也屬於俄羅斯的傷心人。

她們愛情的遭遇與故事,揭示了悲劇的另一個側面,絕望與憤怒。

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俄羅斯正能量攝影師搞了一個英雄妻子的活動,大概意思就是讓妻子穿上丈夫掛滿勳章的衣服,抱着孩子拍特別不屈的照片,以此激勵士氣。

但遺憾的是,根據社交平臺的消息,很多英雄妻子的丈夫最終都殞命於戰場。

當這種故事不斷蔓延,恐慌和絕望在每一個“英雄妻子”身上浮現。

戰事激烈,丈夫難以按時復員,一些俄羅斯英雄妻子便提出了異議,但這種異議卻招惹到了愛國者的憤怒,這種景象讓人想起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聯邦進行車臣戰爭期間的母親之怒運動。

一句話,俄羅斯女性的反戰傳統由來已久,每一次的出現都是一個節點,言止於此。

同樣分裂也發生在烏克蘭,愛情政治化讓這片本就千瘡百孔的土地更顯分裂。

在婚戀市場上,人們一方面拒絕和逃兵戀愛,另一方面又不能接受士兵的愛,又拒絕跟說俄語的人交流……

雖然愛情、一夜情和敖德薩海濱一日遊從表面上看與和平時代沒啥區別,但很多價值觀已然悄然改變。

悲劇還展現在戀愛App的屬性上。

硬漢們說戰爭是殺戮的藝術,俄烏沙場將這件事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公開報道中,數家媒體聲稱戀愛軟件正在戰場的武器。雙方情報部門都在它們做情報戰、輿論戰的工具。

有時,這些情愛軟件甚至成爲了某種戰術武器的存在,情報人員通過聊騷獲悉對方位置,瞭解戰場動態,進而進行暗殺,甚至是引導炮火轟炸:

這樣的“愛情故事”在當下的戰場不斷上演,這是拿人命做燃料的仙人跳。當過去的一切美好,都將成爲實現勝利的手段,那麼在這個黑暗的叢林中自詡強者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活過今夜呢?

就像中世紀思想家伊拉斯漠說的那句:未諳兵事者,戰爭無疑浪漫的名言一樣,如果有人問起什麼是悲劇的精確解釋,我會給出戰爭時代的愛情作爲答案。

如果說你說爲什麼我要七夕聊這些,因爲我們仍然相信地球村,仍然相信無數的遠方都與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