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青年力 打造印象潮屏東

一場型塑屏東印象的「潮屏東」,希望吸引更多遊子回鄉生活。(林和生翻攝)

受到六都磁吸效應及產業類別影響,屏東近年人口外流嚴重,2018年正式跌破83萬人大關;不過一場由在地年輕人舉辦的「潮屏東」行動,把會場選在臺北市,吸引近千名在臺北的屏東人蔘與,希望藉着青創攤位型塑屏東近來模樣,藉此更新遊子們對於故鄉的美好回憶。

籌辦整場活動、本身也是在地屏東人的屏東縣青年學院執行秘書張劭瀚指出,每次跟旅居外地友人談到生活上的不滿、工作中的瑣事,只要有人拋出一句「那怎麼不回來屏東?」氣氛就會瞬間凝結,因爲「回來要做什麼?」是每個人心中的問號。

近年陪伴青年創業的他說,其實屏東蓄積的青創能量,透過年輕創業家相互碰撞,給了地方不同以往的面貌;爲呈現屏東現在的樣子,衆人提出「潮屏東」概念,隨即邀集10餘個創業家一起到北市策展,盼讓久未歸鄉的遊子,感受不同以往的屏東印象。

用大武山當背景、販賣雞蛋糕的青年李正霖,當天一早扛着備妥的麪糊,搭車前進臺北;家族販售鰻魚超過一世紀的謝仲凱,本身讀設計的他,將充滿日式味道的鰻魚做成肉燥飯,重新解讀他的屏東印象,還有車庫理髮廳、甜點店,都將專業融入屏東符號。

一場充滿屏東味的市集,在北市一處青年旅館展開,不到半天時間,吸引上千人次前往,就讀屏東高中、曾經上過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投手倪福德,也低調帶着家人來吃一碗鰻魚肉燥飯,享受久違的屏東味,且當活動結束時間一到,天空還漂着毛毛細雨,所有人還是久久沒有散去。

當天就有遊子感動地告訴張劭瀚說:「現在的屏東,跟我以前外出打拚時的模樣大不相同,有一天我會回來,跟着大家一起努力。」張劭瀚表示,這句話像箭一樣射進他的心裡,眼眶瞬間溼潤起來,「因爲這就是我們想要傳達的屏東模樣!」

張劭瀚強調,屏東不能只有墾丁、萬巒豬腳,外地的屏東人也不該一直憶當年,現在的屏東其實還是那個適合生活、充滿生命力,但已經是能夠夢想、可以定居的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