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今年兩岸互動 經貿的政治爭議持續

臺灣學者認爲,兩岸經貿依存度高,但「經貿政治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如暫停臺灣相關農漁產品輸陸等。圖爲大陸天津口岸。(中新社)

2022年臺海局勢緊張,但兩岸經貿互動依舊熱絡。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研究員曾偉峰表示,兩岸經貿互賴依舊很強,並未因中共對臺軍事活動增加而趨緩,但「經貿政治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如暫停臺灣相關農漁產品輸陸等。他也研判,今年兩岸經貿的政治爭議仍會持續。

曾偉峰日前出席由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共研究雜誌社主辦的「2022年中國大陸情勢總結與未來發展趨勢觀察」論壇時,做上述表示。

曾偉峰指出,根據陸委會統計資料,2022年兩岸貿易額與上一年同期略增,2022年1至10月貿易額約爲1580億美元,但對大陸的投資金額則略爲減少,2022年1至10月爲124.9億美元。從數據來看,兩岸經貿互動結構並未有重大的改變,大陸與臺灣的經貿互動仍然緊密。

儘管兩岸經貿互動結構大致相同,但是曾偉峰強調,兩岸之間的許多經貿措施已變成政治議題,如大陸先後暫停臺灣的石斑魚、柑橘類水果等農漁產品,以及金門高梁、臺灣啤酒等酒類製品輸往大陸。臺灣方面則在1月17日禁止大陸製冷凍釋迦進口臺灣。

曾偉峰認爲,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到,2022年兩岸經貿互動基本結構不變,但在農漁產品上因議題政治化,變成兩岸爭議的焦點所在。而兩岸經貿互動的不對稱,給予中共更多的對臺經貿槓桿,影響臺灣的政經局勢,也是近年來兩岸經貿互動特點。

曾偉峰分析,大陸雖將經貿政治化,但並未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制裁手段,這與大陸對臺的「精準化」有關;多針對農漁產品、沒有電子產品,主因是前者對兩岸經貿影響較小、佔臺灣出口大陸約不到1%,而影響族羣多是南部的產業與農漁民。

曾偉峰說,儘管新冠疫情肆虐,以及兩岸社會互動交流因疫情與兩岸局勢緊張而幾乎中止,經貿議題仍然不斷,他研判,在2023年雙方經貿的政治爭議仍會持續,但經貿結構仍然會維持緊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