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超10%?專家:債“牛”背後藏風險 理性看待債基產品收益率

財聯社6月14日訊(記者 王宏)債券型基金“牛市”背後也隱藏着不小的風險。今年以來,部分債券型基金投資回報率上升,一些產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10%,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目光。

業內專家分析,此輪債基行情與債券利率下行有很大關係,這種高收益不具有可持續性。通常在利率下行階段,債券價格上漲,大量資金融入債市,加劇了債券供求失衡,利率進一步下行,價格繼續上漲,形成正反饋效應;反過來,利率回升時也會有負反饋效應。長債收益率不會持續處於低位,投資者在債市高位接盤,未來遭受投資損失風險很大。

近期央行已多次公開發聲,提醒投資者關注相關風險。也有國際投行如麥格理集團提到,中國債券市場需要吸收美國硅谷銀行危機的教訓,投資者大量持有長期美債,在利率方向和水平變化後會暴露出重大風險。

當前債基追求高收益的策略主要是拉長久期。債基投資收益一方面來自持有債券期間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來自於債券價格變動產生的資本利得。

業內人士介紹,債券利率與價格負相關,利率走低,價格就會升高;持有債券的久期也會影響債基投資收益,債券價格變動幅度(資本利得)可視爲債券利率變動幅度與債券久期的乘積。

比如,在利率同樣下降1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久期3年的債券價格會上漲3%,而久期8年的債券價格則會上漲8%。

近期受“資產荒”影響,一些機構投資者找不到收益較好的資產,尤其是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後,更加凸顯出債券基金的比價優勢。這些機構投資者更多依靠拉長債券久期來追求高收益,實際上也是在“冒險”賺錢,博弈市場利率還會走低。

久期對債基投資收益的倍數效應是雙向的。未來若債券利率回升,久期越長,債基產品資本利得收益也會成倍下降,風險相應加大。這種反向影響的案例近年也曾出現過。

回顧2019-2020年的債市行情,受疫情因素影響,當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先是在2019年11月-2020年4月半年間下降了近80個基點,之後又在2020年5月-11月回升了80個基點左右。

假設某債基產品滿倉持有10年期國債,若投資者在利率低點也就是價格高位買入,持有到2020年11月賣出,半年將虧損6%左右,折算爲年化收益率就虧損10%以上。當時債券基金出現了大面積虧損,投資者大幅贖回又加劇了市場的繼續下行,並進一步放大了虧損。

業內人士指出,對債基產品收益率數據要理性看待。通常市場宣傳的收益率是年化收益率,根據一段時間的實際收益率折算而成,是動態變化的。

例如,若過去一個月某債基產品淨值由1元增長至1.01元,意味着該產品當月收益率爲1%,折算成年化收益率可高達12%。但對於債券基金來說,月收益率1%已經屬於很高收益,一年的實際收益也遠遠達不到10%以上的預期收益率。反而是出現潛在虧損風險的概率在加大。上一輪不少公衆投資者對債券基金虧損覺得難以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收益率預期過高的背景下入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