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政府工作報告釋放重磅信號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明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2024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並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優化房地產政策等作出具體部署。

李強表示,提出上述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爲5%左右,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範化解風險等需要,並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也考慮了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體現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爲的要求。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發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齊心協力。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5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今年實現5%的增速是有條件有支撐的。實現今年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今年的大局。各方面都要積極想辦法,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謹慎出臺收縮性抑制性舉措。出臺政策一定要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求中提到了“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新增關於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提法,有助於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今年GDP預期目標增長5%左右

在過去的2023年,中國經濟在爬坡過坎中走出了一條回升向好的復甦曲線,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完成。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12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新成效。展望2024年,李強指出,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必須增強信心和底氣。綜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仍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

經濟增長目標是提振信心的關鍵。政府制定年度經濟增長目標,不僅對地方政府有指導意義,也對市場主體預期有一定引導作用。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告訴第一財經,固然要防止過高目標隱藏的“超速”風險,更要避免過低目標帶來的“失速”危機。要完成“十四五”規劃中“2035年GDP總量較2020年翻一番”要求、保障高校畢業生規模創新高帶來的新增就業,2024年GDP增速目標設在5%左右爲宜。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有必要將2024年經濟增速目標維持在2023年的水平,即5%左右。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速,會出現實體經濟低迷、資本市場不振、社會情緒焦慮的負向循環,經濟金融社會難以穩定,信心難以提振。他表示,2024年是疫情管控放開後的第二年,疤痕效應逐漸消退,擴大總需求、放鬆供給約束、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地方政府活力、穩住房地產這個“牛鼻子”,中國會實現5%的經濟增速。從經濟週期來看,庫存週期大概率已觸底,從去庫存到補庫存對於經濟增長是積極的。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認爲,當前我國具備5%~6%的經濟增長潛力,同時,這也是實現2021年到2035年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當前保持中高速經濟增長水平,能夠爲保障民生就業、維護金融穩定、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提供重要基礎,爲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

爲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李強表示,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穩是大局和基礎,各地區各部門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謹慎出臺收縮性抑制性舉措,清理和廢止有悖於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規定。進是方向和動力,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特別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發萬億特別國債,赤字率重回3%

在備受關注的財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4年積極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具體來看,2024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預計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今年財政赤字率將超過3%。而與去年預算調整後的財政赤字率3.8%相比,今年財政赤字率有所下降。

黃守宏表示,財政赤字率需要放在財政總盤子裡看,不能因爲赤字率比去年調整預算數降低,就認爲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減弱。考慮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其他政策工具,今年財政政策總體來說是適度加力。

黃守宏表示,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實際和去年初預算水平(3%)是一樣的。雖然和去年增發1萬億國債之後(3.8%)比較降了一些,但是整體來講這個水平是適度的。“這樣安排符合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向好的客觀實際,向外界釋放積極的信號,也有利於控制政府負債率、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爲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今年我們定了3%的赤字率。”黃守宏說。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稱,爲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這體現了今年財政政策適度加力的要求。其中,財政赤字規模相比2023年適度擴大,3%的赤字率考慮了財政可持續性,去年第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多數用於今年,增加了今年可支配財力。新增專項債額度也較2023年適度增加,另外還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

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今年赤字、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合計8.96萬億元,超過去年赤字與專項債的7.68萬億元,也超過去年赤字、專項債與特別國債之和的8.68萬億元。考慮到去年四季度發行的1萬億用於減災防災建設的特別國債,將主要在今年使用,今年的財政實際支出力度將明顯增強。一句話概括今年財政政策是:力度較大,但更加強調優化政策組合和支出效率;穩妥以及標本兼治化解債務風險,長期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呂冰洋對第一財經表示,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增強民生福祉等很多方面需要財政投入。同時,考慮到過去數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導致稅收政策空間收窄,以及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內在需求,今年財政重點是“兩個拳頭”發力,一是增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在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的同時,發揮各項財政支出的作用,例如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000億元;二是擴大專項債發行,用於保障重點領域建設,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

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貨幣政策延續穩健基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報告同時提出,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澱空轉。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貨幣政策首先強調了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供應與經濟增長和價格預期目標相匹配,將推動今年增長和物價水平繼續復甦,同時新增關於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提法,有助於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預計,2024年貨幣政策該寬鬆的依然需要寬鬆,該緊縮的還是需要緊縮,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過於寬鬆,也不能過於緊縮,始終保持其穩健性。取向實質上將“穩健偏鬆”,保持與財政政策相匹配的擴張程度。

從資本市場角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求中,提到了“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這是第一次將資本市場上升到宏觀調控這樣一個高度。”長江養老保險研究部總經理李慧勇對第一財經表示,資本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將資本市場穩定放在總體要求的貨幣政策部分,意味着不再僅僅就資本市場而討論資本市場,而是作爲宏觀政策通盤考慮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考慮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穩定重要性大幅度提升,同時也意味着資本市場發展會得到更多部門的支持,資本市場政策支持的力度有可能進一步加大。

他認爲,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雖然直接提及不多,但是由於前期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等都已經對穩市場、穩信心方面有過明確安排,報告這一次可以說是確認了市場預期,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同時,報告對於市場關注的宏觀目標、中長期問題的解決等方面,都給予了清晰迴應,對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安排是超預期的。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荀玉根認爲,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需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增加股市中長期資金供給。他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平穩發展的內在要求,應支持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市場化併購重組,激發經營活力,還應深化退市機制,加速優勝劣汰;並引導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註銷、加大分紅等方式回報投資者,提升投資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

這意味着,在全國兩會連續兩年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爲重要工作任務之後,今年的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方向更加明確,且政策舉措存量與增量、長期與短期兼具。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關係到存量經濟,一直以來是政策框架下的三個風險點。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提出標本兼治三大領域風險,明確了相關領域工作部署。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重要風險處置是系統工程,關乎全局、涉及多方。“標本兼治”,體現的是問題導向和源頭治理、短期舉措和長效機制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