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綠燈秒數」效率低行人更危險!專家建議兩項利器
行人庇護島。(資料照片/王志偉攝)
標線改造臺灣路粉專小編莊哲維建議「庇護島」加「人車分離號誌」可以讓路口交通更順暢(莊哲維提供/簡立欣臺北傳真)
有媒體以「綠燈秒數」專題爲題,建議路口號誌延長秒數,對行人更友善;不過專家指出,秒數過長的路口,紓解車流更沒效率,還會讓民衆更容易闖紅燈。解決之道,還是要設「庇護島」,有了庇護島就可以設計「人車分離號誌」,讓每個時間點都有行人可以過馬路,人車都有利。
有民衆指出,部分路口綠燈秒數太短,建議把現行每秒約走1公尺改爲0.8公尺,也就是延長綠燈秒數。不過,過馬路時間不夠,除了綠燈秒數太短,也可能是斑馬線跨距太長,必須重新設計整個標線、增設庇護島。
「標線改造臺灣路」臉書粉絲專頁小編、高雄市交通局交通工程科技士莊哲維就表示,綠燈秒數過長的路口,紓解車流更沒效率,還會讓民衆因爲不耐煩而更容易闖紅燈,反而使路口更危險。
莊哲維建議,路口保護行人的最好辦法還是設置庇護島,也就是在車道之間空出行人待停區域,提供行人暫停或年長者過馬路時的喘息空間,「基本上,單向二車道就建議設庇護島。」
而且有庇護島的路口可以做「人車分離號誌」,開行人保護時相卻不會影響到車流。莊哲維舉例,當直行對開燈號時,對向行人可以走到馬路中間的庇護島;當左轉車專用時相時,受左轉保護的行人也可以先走到庇護島。換句話說,車輛跟行人的通行時間不必一致,人車可以分離,每一種燈號都有行人可以通過的時間,若是沒有庇護島就無法做到的。
桃園市交通局副局長熊啓中則表示,已經注意到大一點的路口,高齡者不容易一次通過,所以只要有空間施作庇護島,原則上交通局就會盡量做了。像是文化一路路寬30公尺、大興西路路寬40公尺,都會施作;甚至有些寧靜區(學校、醫院、大型社區等的巷道)也會做庇護島 。
庇護島的施作會不會很花錢或很耗時間?熊啓中表示並不會,如果是在馬路中間硬闢出一個空間作庇護島的話,工程費用不算貴;比較麻煩的是由於庇護島通常在路口,原本的設施包括路燈、號誌燈、電箱等設施要移走,有些管線要調整,這部分的工程費用比較高。
熊啓中坦言,以往路口綠燈秒數純粹是看車流量,現在纔開始重視行人,所以也會採用行人早開時相,讓行人至少可以走到路中間,不會被對向左轉或是同向右轉車流擋住。不過他也提出,部分行人早開時相也會早關,也要留時間讓車子走, 紓解車流。而且行人早開時相開的秒數要夠,一般來說都會早開5到10秒,要不然等於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