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持回購、資產剝離、引入戰投,上市公司打響1元面值保衛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崔文靜 北京報道新一波上市公司1元面值保衛戰,正在激烈打響。

自新“國九條”發佈以來,強制退市力度增大,“1元退市”更加常態化。與之相伴,股價在3元以下,尤其是徘徊在1元左右的諸多上市公司,相繼打響1元面值保衛戰。

近期,隨着2024年中報季的臨近,一些公司因擔心業績大幅滑坡、債務壓力大等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行,提前採取措施保衛股價。利源股份、亞泰集團、吉視傳媒等面值徘徊在1元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均有所行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增持回購是1元面值保衛戰最爲常見的手段,資產剝離、引入戰投、優化資本結構、調整業務佈局、邀請機構投資者調研等也是較爲多見的自救方式。

針對上市公司退市自救行爲,受訪人士表示整體值得肯定,從投資角度而言則需區別看待。

一方面,對於少數不具備長期經營能力、甚至存在財務造假的“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無論其如何花式自救,也要切勿心存僥倖心理。

另一方面,基本面不存在嚴重問題、短期業績不佳且股價偏低受行業週期等外部因素波及、未來仍具備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存在觸底反彈的可能,可以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理性投資。

對於後者,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政策端出臺適度差異化監管舉措,給予彈性調整空間。

“組合拳”保衛面值

自4月12日新“國九條”及退市新規發佈後,更多上市公司面臨面值退市壓力,1元面值退市保衛戰陸續打響。近期,伴隨中報季的臨近,保衛戰格外激烈。

近1個月以來股價持續不足1.1元的重慶鋼鐵,即爲典型案例之一。

7月17日晚間,其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寶武集團全資子公司華寶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出資1.5億元-3億元增持重慶鋼鐵。這是重慶鋼鐵今年以來第二次打響1元面值保衛戰。此前,重慶鋼鐵曾通過回購方式進行自救。6月5日起,其啓動規模在5000萬元~1億元的股份回購,並於7月2日將回購用途改爲最爲利好投資者的“用於註銷以減少註冊資本”。

但回購未能將重慶鋼鐵股價拉昇至安全區域。外加其7月10日晚間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1-6月歸母淨利潤虧損6.9億元左右,較去年同期增虧約2.55億元,這使得重慶鋼鐵股價下行壓力再度加大。

爲了防止跌破1元,重慶鋼鐵7月17日晚間官宣大股東啓動增持計劃,次日股價有所上升報收1.05元。

實際上,當前數以百計的上市公司徘徊在面值退市邊緣。以7月18日收盤價計算,Wind數據顯示,5386家上市公司中26家股價已經跌破1元,佔比0.05;股價不足2元的多達232家,佔比4.33%;另有284家公司股價位於2~3元之間,股價在3元及以下的上市公司共計516家,接近全部上市公司的十分之一。

這些股價相對偏低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1元面值保衛戰的主力軍,尤其是股價不足2元者,更是爲股價提升煞費苦心。近期,包括利源股份、亞泰集團、吉視傳媒、嶺南股份、*ST景峰等在內的諸多股價持續徘徊在1元左右的上市公司紛紛加入面值保衛大軍,力圖通過增持回購等方式擺脫強退危局。

保衛戰手段頗爲多樣。綜合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與田軒觀點:增持回購是最爲常見的方式,亞泰集團即通過回購、大股東增持、股東不減持等“組合拳”來提升股價。

部分公司通過破產重整、資產重組等方式實現“保殼”。例如,吉視傳媒籌劃與控股股東進行資產置換,東方集團被債權人申請重整。

除了增持回購和重整重組,尋求戰略投資、資產剝離、機構投資者調研、優化資本結構、調整業務佈局,完善公司治理架構等也是上市公司試圖扭轉頹勢的常用方式。

業內建議適度差異化監管

上市公司1元面值保衛戰,如何理性看待?

在受訪人士看來,整體值得肯定。田軒提到,面值保衛戰是在落實強監管政策下,上市公司被迫採取的自救舉措,一方面有利於清除市場中的“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並推動上市公司進行自查自糾,進行業務調整,加大科技投入,健全公司治理架構等,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另一方面,有利於投資者進一步辨別上市公司質地,評估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調整投資策略,獲得長期合理收益。

田利輝認爲面值保衛戰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通過增持回購、重整重組等方式,公司可以在短期內提升股價,避免退市,從而爭取更多時間和機會改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通過觀察公司自救措施的效果,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打響1元面值保衛戰的上市公司,大多面值偏低且業績不佳。對此,此類公司,如何做出更爲明智的投資決策?

田利輝建議綜合行業週期性、公司經營狀況和市場信心情況等全面考慮。

一方面,投資者在配置時需要考慮行業整體發展趨勢和週期性影響;例如,鋼鐵行業由於市場需求疲弱,多家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另一方面,持續改善自身經營狀況是避免退市的根本所在,公司需要通過業務結構調整、引入外部投資等方式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增持回購等措施儘管可以在短期內提升市場信心,但長期來看,公司的內在價值和持續經營能力更爲重要。投資者應注意公司自救措施的實施效果,觀察公司是否能夠通過增持回購、重整重組等方式有效提升股價和改善經營狀況;考慮行業整體狀況,選擇那些在行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經營狀況較好的公司進行投資;謹慎評估風險,避免盲目跟風。

值得注意的是,打響面值保衛戰的上市公司,基本面等存在很大差異,受訪人士建議分情況看待。

“執行強制退市的目的是要及時清理那些不具備長期經營能力,拉低上市公司質量,造成市場流動性降低的劣質企業。而有些上市公司面臨外部宏觀環境變動、行業週期性因素影響,或處於發展初期,基本面不存在嚴重問題,且未來仍具備發展潛力的,在進行一定調整優化後,未來將觸底反彈,繼續釋放發展紅利。”田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對於後者,田軒建議政策端需出臺適度差異化監管舉措,給予彈性調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