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令購回有利遏制違規減持

隨着監管部門加大對違規減持的打擊力度,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違規減持被責令購回的案例不斷增多。年內已有近岸蛋白、來伊份、高凌信息等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致歉違規減持,並承諾將盡快購回股份,收益上繳上市公司。

違規減持是資本市場一大頑疾。受利益驅使,總有上市公司大股東按捺不住,假借大宗交易、轉融通出借以及技術性離婚等方式,換着花樣繞道減持,侵害投資者利益,擾亂市場交易秩序。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緊盯密防,不斷升級監管力度。去年8月,證監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從破發、破淨和分紅等方面對重要股東減持進行嚴格限制;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嚴格規範大股東減持行爲,有效防範繞道減持。這些措施給違規減持戴上了“緊箍”,讓相關行爲有所收斂,市場生態得以優化。

市場各方呼籲在立足於“嚴”的同時,應着眼於“公”,儘快矯正違規減持行爲,最大程度減輕對投資者的傷害,呵護市場平穩運行。爲此,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對違規減持可以採取責令購回並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的措施。從過往更注重事後處罰到給予及時矯正的機會,延伸了對違規減持行爲的處罰梯度,效果值得期待。

新規之下,上市公司大股東違規減持的衝動將得到有效遏制。大股東如果因偷偷減持被責令重新買回股份,並上繳所得價差,那麼不僅無法獲取任何收益,反而可能因爲股價上漲需要掏更多真金白銀進行回購,可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無論是算經濟賬還是聲譽賬,均得不償失。

讓違規減持的股票從哪來回哪去,縮短了從立案到處罰再到消除市場負面影響的時間,能夠起到及時糾正、快速修復的效果。一方面,減持方購回違規減持的股份,增加了市場買方力量,扭轉了市場供求關係,可以幫助修復股價,減輕對中小投資者的侵害。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可獲得價差,進而補充資金,彌補對公司的損害,一舉多得。

迅速執行、及時矯正,責令購回的優點顯而易見。不過,作爲一項創新舉措,責令購回尚處於摸索階段,還需不斷修補完善。比如,目前業內討論較多的是,新規未對減持方購回期限、購回方式等作出更細化的約束,如何杜絕減持方表面積極承諾購回股票,實際行動卻一拖再拖,拉長對市場的傷害;如何防範減持方購回股票時故意繞開集中競價交易,轉而藉助協議受讓等方式進行暗箱操作,損害市場公平……凡此種種,都有待在實踐中動態優化,補上“補丁”。

當然,在“打早打小”違規減持行爲的同時,還得“打疼”。對於那些屢犯不止、情節嚴重的違規減持行爲,如果僅僅處之以矯正,痛感不夠強烈,難免會有心存僥倖、鋌而走險者。除責令購回外,還需出重拳、下重手,採取包括罰款等更具警示意義的處罰措施,強化法律責任追究,大幅提升違法成本。如此,方可讓違規者肉疼,讓投資者意平,讓市場參與各方感受到公平正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