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點半就開始工作不知要停下來 《經濟學人》資深編輯:有個笑話我現在才懂

贏的感覺很好,但如果不留心,我們就會因爲追求成就而忽略其他需求,引發種種危機。 示意圖/ingimage

經驗和研究都告訴我們,過勞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原因甚至就關乎工作的本質,所以要避免過勞工作的負面連鎖效應,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難。以下原因雖然未臻詳盡,但的確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面臨了什麼樣的挑戰:

工作其實很好玩

《經濟學人》(Economist)資深編輯萊恩.亞凡特(Ryan Avent)說明自己從早上五點半開始的工作排程,並介紹他怎麼在家和公司之間來回,在一天的開始和結束爲孩子騰出時間,其他時間則處理工作:寫作、編輯、閱讀。「我努力不懈的工作,幾乎是不知道要停。」他說:「有個笑話我現在才懂,就是工作很好玩。」

對今日大多數人而言,過度工作仍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誘惑。爲什麼呢?我們懂,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大多數的高層、創業家、我們認識與訓練的專業人士,也都很愛自己的工作。

本文出自《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

「頂尖的專業人士就像這個時代的工藝職人。」亞凡特說:「我們對文字、數字、程式碼等我們自選的素材進行設計、製造、打磨、精進、修整瑕疵並拋光。到了一天的尾聲時,我們可以往後靠向椅背,欣賞自己寫好的文章、談妥的案子、成功運作的手機應用程式,就像以往工匠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

帶來個人成長與認同

凱因斯等人也低估了個人或團隊解決難題後,得到的心靈滿足和成長。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德蒙.費爾普斯 (Edmund Phelps)說:「凱因斯沒有提到創新(有創意的解決問題)爲工作帶來興奮感與個人成長的功能。」

如果認爲工作主要只是爲了物質與生理需求,那我們就是在騙自己。工作也能滿足內心深處的需求,我們不斷工作的同時,也在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中往上爬。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大多數人都是透過工作來達成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

費爾普斯指出,「自我實現」這個人類的基本需求,主要都是透過工作來實現,而且這個現象已經存在好一陣子了。

哲學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就提到「工作」:「是與愛並肩……提供生命意義的主要來源。」我們可以試圖討論這樣的說法是好是壞,但爭論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意義。最好的作法是,要意識到如果沒有留意工作的風險,那它可能會帶來反效果,並造成傷害,就跟很多好的嘗試一樣。

這段過程的拉力十分強大。當工作壓力逐漸攀升,我們迴應的方法就是運用才智、發揮能力、磨練心性。我們在工作上花費更多精力(也許因而剝奪了家庭時間或其他方面的精力),並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

我們追求成就時精力充沛,成就也讓我們充滿活力。贏的感覺很好,但如果不留心,我們就會因爲追求成就而忽略其他需求,引發種種危機。

(本文出自《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作者:麥可.海亞特/ 梅根.海亞特.米勒 譯者:鍾榕芳)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