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該炸掉”?被陝西人民痛恨的三門峽大壩,是壯舉還是教訓?
——【·前言·】——»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滋養了華夏文明,卻也用狂暴的怒火,一次又一次地吞噬着沿岸的生命和希望。
數千年來,黃河決堤的洪水,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籠罩着中原大地。
新中國成立後,爲了馴服這頭桀驁不馴的巨龍,一項雄心勃勃的工程——三門峽大壩應運而生。
它被寄予了治理黃河水患、造福沿岸人民的厚望。
然而,事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座被譽爲“黃河第一壩”的宏偉工程,卻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甚至一度面臨被炸燬的命運。
究竟是何種原因,讓本該造福一方的工程,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悲劇?三門峽大壩,真的該炸嗎?
——【·治理黃河刻不容緩·】——»
黃河,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也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千百年來,滾滾黃河水灌溉了萬頃良田,也留下了無數次決口改道的傷疤。
“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這不是什麼危言聳聽,而是老百姓切切實實的苦。
治黃,成了壓在歷代中國人心頭的一塊巨石,誰都想搬走它,可誰也沒那個本事。
你翻開史書,就會發現,中國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治黃的探索。
時間撥回到1935年,那會兒,一個叫李儀祉的水利專家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黃河中游潼關到孟津這一段,修個水利工程,攔沙蓄水,一勞永逸地解決黃河中下游的水患。
民國政府一聽,這主意不錯啊,馬上派人去陝西、河南考察,小浪底、三門峽、八里衚衕,都去看了個遍。
但你也知道,那會兒中國啥情況?內憂外患,自身難保,治黃這事兒,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新中國成立了,百廢待興,毛主席一上臺,就盯上了黃河。他說,治理黃河,那是立國之本,不能再拖了。
1949年開始,國家就組織了一批專家,還請來了蘇聯顧問,開始琢磨怎麼治黃。
經過幾年的調研、論證,1954年,三門峽,成了最終的“天選之子”。
——【·三門峽開工·】——»
爲啥選它?這地方,傳說當年大禹治水的時候,爲了讓黃河水乖乖聽話,硬生生劈開了三道峽谷:人門、鬼門、神門,三門峽由此得名。
更重要的是,三門峽地處黃河中游,水流湍急,水資源豐富,在這裡建大壩,既能控制水勢,又能發電灌溉,簡直一舉多得。
消息一出,舉國歡騰,大家都覺得,這下好了,黃河有救了,好日子要來了。
1957年,三門峽大壩工程正式開工。
時間過得很快,三門峽大壩建成了,帶來的效益也是實打實的。首先是灌溉,原本旱澇保收的土地,現在旱澇都能保收了,糧食產量蹭蹭往上漲。
其次是發電,三門峽大壩成了一個巨大的電源,給周邊地區送去了光明和希望。
可以說,三門峽大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然而,現實往往比夢想更加骨感。三門峽大壩建成後,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最要命的就是泥沙淤積。
——【·修修補補·】——»
三門峽大壩建成後,泥沙淤積問題很快便暴露出來。
大量的泥沙堆積在水庫底部,水位不斷上升,渭河河牀被擡高,直接威脅到 西安的安全。
陝西地區的羣衆叫苦不迭,他們原本就對大壩建設心存疑慮,如今更是感受到切膚之痛。
與此同時,下游的河南、山東等地卻享受着大壩帶來的“福利”。
由於洪水得到了控制,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產量大幅提高,這爲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
一邊是上游地區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一邊是下游地區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三門峽大壩的去留問題,成爲了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面對現實困境,國家不得不重新審視三門峽大壩的定位。
1962年,三門峽大壩的角色從“蓄水攔沙”轉變爲“滯洪排沙”,不再承擔發電和灌溉的功能,改爲在汛期排空水庫,以減輕泥沙淤積的壓力。
然而,這一方案只是權宜之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隨着時間的推移,三門峽水庫的泥沙淤積量已經高達50億噸,水庫接近飽和狀態,改建已經迫在眉睫。
在這一關鍵時刻,周總理親自過問三門峽大壩的改建問題。
他指出:“我們不能爲了下游,不顧中游和上游,更不能爲了下游,而淹掉關中。”
在周總理的指示下,水利部最終確定了“雙保方針”,即既要保護下游地區的防洪安全,也要保障上游地區的生態安全。
經過多方論證,水利部最終決定對三門峽大壩進行“兩洞四管”的改造,即在黃河兩岸分別開挖兩條隧洞,並在隧洞內鋪設四條大型管道,用於排泄泥沙。
——【·怨聲載道·】——»
但這次修補只讓陝西地區平穩了一段事件,不久,泥沙問題捲土重來。
1965年到2008年,渭河流域就發生了137起洪澇災害,損失慘重。
2003年,華縣更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將近2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高達10億。
一時間,上游百姓怨聲載道,甚至有人提議炸燬大壩,說這是個“豆腐渣工程”。
面對質疑,國家也開始想辦法補救。
1969年,國家投資800萬元,在大壩底部炸出了8個大型排沙洞。
經過這些改造,三門峽大壩的排沙能力確實有所提高,下游的水患問題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河南、山東兩省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水災,老百姓終於可以安心種地生活了。
可是,上游的洪水隱患依然存在,這就像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顧此失彼,讓人頭疼。
三門峽大壩的遭遇,給後來的水利工程建設敲響了警鐘。
搞工程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更要考慮長遠影響,要尊重自然規律,不能一味地想要征服自然。
很多專家學者對三門峽大壩持批評態度,認爲這是“基建狂魔”時代犯下的錯誤。
但也有人認爲,不能簡單地用“成功”或“失敗”來評價三門峽大壩。畢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修建大壩是解決黃河水患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而且,在後來的改造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爲其他水利工程提供了參考。
——【·總結·】——»
那麼,三門峽大壩的未來在哪裡?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要繼續加強科研投入,研究更完善的防洪排沙方案。
其次,要積極協調各方利益,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保證下游安全,又能兼顧上游發展。
總而言之,三門峽大壩的建設和改造,是一部充滿曲折和教訓的歷史。我們要從中吸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
未來,如何更好地解決黃河水患問題,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和努力。
信息源:
三門峽大壩下游多人被沖走,已有10人獲救 親歷者:河水6分鐘漲約1.8米 2023-01-23 09:21·紅星新聞
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質量最高的大壩之一2019-07-23 13:34·澎湃新聞
大壩頌一一獻給黃河三門峽大壩的禮讚2023-03-14 19:14·河南日報
開閘泄水!每秒3700立方米下泄!三門峽大壩開啓汛前黃河調水調沙2023-07-07 17:15·大河報
三門峽水利樞紐存廢之爭——豫陝兩地 50 年的“黃河官司”2007-10-12民主與法制網
陝西代表呼籲儘快綜合治理渭河2004-03-05中國青年報
永遠的豐碑,三門峽日報,2023-04-13 。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