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結識良師益友

□朱延嵩

手機作爲一種不可替代的電子產品,上到耄耋老者,下到學語頑童,人人一機在手。手機中的資訊五花八門,真正的深閱讀卻不多。長時間娛樂化、淺層次的閱讀,加之大數據投其所好的定向推送,容易影響思維能力。不如放下手機,享受紙質閱讀的快樂。

說起我的閱讀經歷,要從少年開始。我在小學五、六年級偶然接觸到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從此就着了迷。雖然那時還不能完全領會書中描寫的一些情節,甚至有的生僻字都認不全,可憑着上下文的順承,還是大致瞭解了小說的梗概大意。武林高手的行俠仗義和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都深深吸引我的眼球。當時租一套武俠小說要五角錢。而當時父母每天給的零花錢是兩角錢,租書對於我來說顯然很奢侈,但渴望看書的那種煎熬一直在折磨我。

有一天,放學回家路過一家新華書店,我直接向小說區奔去,在靠近窗戶的一排書架旁,終於找到了一套金庸的作品,那套書的封膜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書的表面一塵不染,我髒兮兮的小手不敢觸碰。這時,一位穿着樸素,面容和藹的售貨員阿姨走過來,輕聲對我說:“小朋友,想買書嗎?”衣兜裡空空如也,哪有錢買書啊。我臉紅脖子粗地搖搖頭,怯怯地說,只是想隨便看看。阿姨聽了我的話,衝我笑了笑,非常細心地告訴我,出門右拐有一個水池,要看書,可以先去洗洗手。我感激地衝她點點頭,一溜煙似地奔向水池。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連城訣》,坐在窗臺邊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連時間都忘記了。我正沉浸在小說的高潮中,那位阿姨又走了過來,輕輕地拍拍我的頭說已經到下班時間了。這時我才發現,坐在我附近幾個看書的都走了,整個書店就剩下我一個小讀者。我不好意思地把書放回原處,背起書包準備離開,這時阿姨叫住了我。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朋友,你這個年齡不能沉迷於這種作品哦,否則會影響學習的。如果你天天來這裡看這種小說,阿姨可要向你家長和老師告狀啦。”聽了她的話,我非常侷促不安。她看我狼狽的樣子,被逗得咯咯直笑,“你也別害怕,我看你挺喜歡文學的,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歡迎你過來看看其它文學書,希望對你的學習和寫作有所幫助。”

這是真的嗎?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爲了報答和藹可親的阿姨,我給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走出書店時已夜色闌珊。從那以後,只要我寫完作業,就會來到這家新華書店,這裡成了我的文學啓蒙地。每一次,那位阿姨都會關心地走過來,看我到底在看些什麼,然後欣慰地點點頭。因爲長期閱讀,我成了班級裡的知名人物,經常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推薦,到了高中直接進入文科班,大學畢業後也順利地進入到機關工作。現在,我經常在全國各地的報刊發表文章,所有的這一切成績,追根溯源要感謝童年那個靈魂的棲息地和那位充滿愛心的售貨員阿姨。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結交了一位導師或摯友,它能給你指明前進的方向,讓你走出生活的迷茫,踏上人生的坦途。當我身心疲憊時,看看同齡人以親身經歷寫出的文章,就覺得自己的小挫折微不足道。有的時候,出現了職業倦怠或心理疲勞,看一看書中所呈現的大美山河和人文景觀,不僅開闊了心胸,也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書籍於我恰如生命中的水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即便參加工作後從事了文字工作,抑或在此之後走上業餘的文學創作道路,讀書都是在我“山窮水盡”時的一汩甘泉,讓我在開卷受益中整裝再發。讀書在我的生命中已然成爲一種內在的自覺,是自身發展的不竭動力。

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位學識豐富、見識廣博的人,不需要刻意裝扮,就會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的氣質。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我深切感受到紙質閱讀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