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實面前,美國的“全球敘事”不攻自破

美國正在努力創造一種全球敘事,將自己塑造成代際鬥爭的領導者,推動民主、和平與國際法,抗擊專制、侵略和侵蝕法治的勢力。

虛構的敘事與事實截然不同。當美國竭力抑制外交努力、利用衝突來推進自己的經濟和霸權利益時,美國敘事的主要反面角色之一中國正在推動外交。

中國沒有負面歷史包袱

美國正阻撓在烏克蘭開展外交行動,拒絕在加沙地帶推動外交努力,並利用大中東地區的一項安全安排,使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這兩個大國之間保持對抗。而中國正在這三個地方開展斡旋外交。

自2006年以來,加沙的哈馬斯和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之間一直分裂渙散。不管是巴勒斯坦人還是和平談判,都沒有從這種分裂中受益,過去試圖彌合分裂的努力都失敗了。但在7月23日,中國在哈馬斯和法塔赫之間斡旋,促成它們就組建民族團結政府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在與以色列的戰爭結束後共同治理加沙。

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言,無論協議能否取得成果,中國的成就都是“北京在外交上的明顯勝利”,這“鞏固了中國作爲全球調解人的地位”。在一個直到最近還是美國專屬領地的地區,這是中國影響力和外交實力提升的延續。

這種提升得益於中東觀念的日益轉變。舊金山大學政治學教授、中東問題專家斯蒂芬·祖尼斯強調了美國和西歐國家與中國的不同。“由於殖民主義歷史、支持以色列、支持阿拉伯獨裁政權和軍事幹預,美國和西歐國家在中東幾乎沒有可信度”,而中國“沒有這樣的包袱”。祖尼斯說,中國已經能夠利用這一點來推進他們的經濟和外交議程。

中國是公正的調解人

但巴勒斯坦並不是中東唯一讓世界對中國出人意料的外交感到震驚的地方。2023年3月,中國促成中東近期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重組——地區競爭對手沙特和伊朗簽署恢復外交關係的協議。

中國的中東外交政策致力於該地區的穩定,而美國的中東政策卻利用分裂和敵對。美國中東外交政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建立和維持一個反對伊朗的聯盟,這個聯盟取決於沙特和伊朗之間的分裂。中國斡旋達成的協議彌合了這種分歧,導致反伊聯盟解散。當美國試圖強化對抗和敵意時,中國帶來了外交。

儘管美國在中東的外交政策利用了聯盟,但中國的外交政策拒絕集團和聯盟。美國前駐沙特大使、中國問題專家傅立民(查爾斯·弗里曼)解釋說:“在政治上,與美國(它與一些西亞國家有合作關係,與另一些國家有敵對關係)不同,中國奉行與所有國家友好和開展經濟交往的政策。”他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對話者,而不是任何西亞國家的庇護人或盟友。它不威脅該地區任何國家。”

與美國不同的是,對所有國家友好但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使得中國成爲一個公正的調解人。美國最近的中東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阻止中國大展身手。但傅立民說,美國只提供了“軍事上的胡蘿蔔加大棒”,並沒有真正替代中國。與美國的友誼結伴而來的是嚴格的政治和經濟要求;中國提供經濟和外交上的友誼,幾乎不要求改革。

就連美國的軍事胡蘿蔔也失去效能。當沙特在中國斡旋下與伊朗簽署協議時,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中東項目研究員安妮爾·謝萊恩說:“沙特緩和與伊朗緊張關係的舉動反映出,不管是在優先考慮沙特的偏好方面,還是願意充當沙特安全的保證人方面,他們對美國再次感到失望。”

謝萊恩說,“從奧巴馬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到特朗普對2019年9月沙特石油設施遭襲擊沒有反應,再到拜登從阿富汗撤軍,過去三屆美國政府都讓沙特統治者感到震驚”,這些是沙特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

沙特和伊朗共同加入以中國和俄羅斯爲首的金磚國家進一步緩和了兩國之間的關係。

中國推動政治解決危機

中國外交實力的提升並不侷限於中東地區。美國堅決阻撓通過外交途徑結束烏克蘭戰爭,中國則試圖促成這一進程。在戰爭的頭幾個月裡,俄羅斯和烏克蘭非常接近於通過外交談判結束戰爭。美國非但沒有支持這種外交努力,反而加以阻撓。

中國一再表示願意在談判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提出政治解決戰爭的建議,而且與巴西一道提出政治解決的聯合建議。中方近期表示,中國、巴西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共識已得到超過100個國家的“積極響應”。

7月23日至26日,中國邀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訪華,這是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烏外長首次訪華。中國重申“所有衝突的解決,最後都要回到談判桌前”,並表示北京願意繼續在和談中發揮作用。

這種令人不安的模式破壞了美國敘事,即美國是國際秩序和全球安全的主導力量,而中國是造成混亂的主要力量。相反,最近的記錄表明,美國正在阻礙外交努力並加劇衝突,而中國在緩和衝突並支持外交努力。

本文由美國“反對戰爭”網站8月14日發表,原題爲《中國正在崛起的外交實力》,作者是特德·斯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