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秋名山車神來了也得騎小電驢

當代年輕人,在內蒙古不一定有興趣學騎馬,但有很大概率想學騎小電驢。

邊騎着小電驢邊哼着“騎上我親愛的小摩托,它永遠不會堵車”的誘惑,誰能不心動?

濟南人對小電驢更是愛得深沉,總有些人四個輪子的車都不願意開,就偏愛小電驢。

很多人的遠方是異國他鄉,但對濟南人來說,電動車到不了的地方就是遠方。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只要在幾百年後上下班高峰期的濟南街頭走一走,就知道什麼是“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但,是電動車版。

在濟南,一個成熟的打工人,在早班通勤經過一個十字路口,在紅綠燈的巧妙安排下,很可能意外成爲一衆電動車的“領軍大將”,當他統率浩浩蕩蕩的各色電動車穿過馬路,心裡一定會萌生出正與生活苦難廝殺的萬丈豪情。

因爲電動車多成軍陣,在濟南的十字路口,電動車主們開出了千軍萬馬的殺氣,全村的人加起來可能都沒一個路口的人多。

讓人錯失全勤的,在北京是沒擠上的西二旗地鐵,在廣州可能是3號線“地獄西路”,在濟南則更可能是——有人把電動車開成改裝機車在路上耍雜技,十米別了七八輛,最後闖紅燈連累了三五輛急剎車,導致上百輛電動車堵在路口三分鐘。

例如知名的經十路,早高峰要經過的電動車實在太多,一個路口要過8分鐘,“八點前過不了路口,就得遲到20分鐘,錯失本月全勤獎。”

以至於但凡網上有個電動車堵車的視頻,濟南人都能自動代入:不看IP我就知道是濟南經十路。

在濟南,你可以沒有車也沒有房,但你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高檔電動車,才能在這個電動車王國裡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不管是出差還是出遊,外地人去完濟南腦子裡只剩三個字——電動車。

上一個讓人產生這種感覺的城市,還是有“電動車之都”稱號的南寧。

2022年濟南常住人口有941萬,卻有381萬輛電動車,平均一輛車能分到2個半主人,這比例,不客氣地說幾乎能做到每家每戶都有一輛。

和南寧市2018年時的數據——全市725萬人口保有250萬輛電瓶車,平均每2.9人坐擁1輛電動車——也是相差無幾。

有人把濟南電動車大軍的視頻與臺北的機車大軍作對比,這麼看,似乎濟南似乎還是輸了一籌。

在濟南,沒有電動車,你很難深度且全面地參與到濟南地道的日常裡。

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裡涌出的電動車,構成了濟南早晚的兩次潮汐。每個第一次來濟南的人在電動車大軍裡都得瑟瑟發抖,漸漸習慣這種見縫插針的電動車流,並小心翼翼不讓自己被颳倒。

在電動車大軍夾縫中騎自行車的人,則成了完美受害者,有的人在艱難行進的車流中領悟到推車纔是最優解,有人則轉頭進了電動車店。

△來源:抖音@濟南開源

在濟南發佈租房帖,路段和價格之外,“小區有沒有配充電樁”是一大交易重點,值得在帖子裡大寫加粗突出。更細緻的房東,甚至會標註,騎A電動車5分鐘,B電動車8分鐘,C電動車10分鐘,主打一個精細化運作。

而濟南的電動車主們,也要在習慣丟車之後,再習慣丟電池,並學會如何封車鎖電瓶,以免被偷到"破產"。

濟南的交警也時常感到頭疼,不得不發出安全提示。沒辦法,密密麻麻的電動車貼着公交車邊,自行車混在電動車裡,電動車上風馳電掣的“濟南老師兒”還老是不戴安全帽。

可以說,一南一北的濟南和南寧就是城市交通的臥龍與鳳雛——在這兩座城市裡,人們沒有電動車就保不住愛情,有電動車卻保不住電瓶。

濟南戶均一輛小電驢的深度普及情況,背後則是山東電動車產業的興盛。

要知道,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被山東省列爲重點打造的六大產業之一,濟南、青島等城市也被打造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至於兩輪電動車,綠源早在2008年就在山東沂南設立了生產基地。據估計,濟南光是電動車售賣門店就超過2000家。

山東德州不僅生產的扒雞出名,也是國內低速電動車——又稱“老頭樂”——最主要的生產基地。

當很多人對“老頭樂”的印象還停留在略微升級版的“城鄉黃包車”時,濟南國際低速電動車展就用各式各樣的老頭樂,展示了Mini的車型時尚感拉扯的感覺。

事實告訴世人,競爭最激烈的永遠不是頂級的品牌,而是花數萬元就可以買到的“山寨大牌電動車”,老頭樂車雖小,但在審美和性能的野心上卻絕對不小。

什麼mini版的賓利、勞斯萊斯,內飾1:1復刻只是及格線。有的車照搬車頭,有的車挪用車尾,有的車則走在原創的道路上,放手設計師將萬元的老頭樂搞成看起來至少40萬打底的復古典藏。

△來源:B站@史裡芬

出了車展,在街上看電動車的實際使用情況,堪稱是產銷合一的模範。

但爲什麼山東其他地方沒有如此普遍的電動車大軍,例如青島人來到濟南都會被電動車大軍嚇到,這當中地形的原因佔更大比重。

濟南除了中部的以及南部的部分地區上有些丘陵,總體上是較爲平緩的南高北低的地形,騎電動車不那麼費力。

而最大的一個原因還在於,南依泰山、北跨黃河的濟南市,雖然一直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古時候的將軍一定不知道,到了現代,“策馬”行駛在濟南的交通幹道上,最大的感覺是——好堵啊。

濟南不止一次位列中國“首堵”,甚至超過北上廣深,2017年的數據顯示,濟南是唯一一個全年擁堵時間超過2000個小時的城市。在濟南開四個輪子上班,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人生苦難必修課。

每一個堵在早高峰路上的濟南打工人,每天都會發出一個靈魂疑問:“爲什麼濟南這麼堵?”

要知道,10244.45平方千米的濟南,是全國最長的省會。濟南的主幹道經十路憑藉長達90千米的成績,是中國最長的城市主幹道之一,然而這條路還只是濟南建成區的一半。

濟南在長的情況下,它還窄,在濟南市中心地帶,千佛山到黃河的南北距離只有10千米左右。

東西跨度大而南北跨度小,因此在交通規劃上客觀上形成了主幹道少、還有很多斷頭路和彎彎繞的路網。

這麼說吧,別的大城市是三橫四豎的主幹道和穿插其中的其他道路,構成路網。濟南是一條主幹道連接東西,主幹道南北方向上穿出幾條輔助道路,區與區之間的交通更是要翻山越嶺。

新發展的市中心堵,老城區也堵。在本就不富裕的老城區道路上,公交系統也難以負荷通勤交通,私家車出行更是極其不便。

而作爲“泉城”,濟南轄區內分佈了大量的地下泉,光能上榜的“名泉”就有640多處。地質條件複雜和特殊,還要保住這些“名泉”,這就讓濟南修建軌道交通成爲能讓成績再好的工程師都頭疼的地鐵界世界級難題。

因此,濟南作爲一個省會城市,首條地鐵直到2018年4月才全線貫通。但目前貫通的地鐵線還幾乎都在郊區,且南北走向的多,滿足不了東西跨度大的濟南城區交通需求。

這樣又新又“老”的濟南,甚至被很多人調侃:最不像省會的省會,像郊區。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濟南人即使家中有明明坐起來更舒適的四輪車,也寧願選擇可以“見縫插針”的兩輪車。

另一方面,相比一些跨區就是長途的城市,濟南市區不大不小得剛剛好,既不用擔心騎到一半車子沒電,又沒有小到可以騎自行車方便。

近幾年來,濟南市爲了丟掉堵城的帽子,打通治理了一批斷頭路,擴充了公交車線路,從十大最擁堵城市的排行榜上降到了第七名,但要摘掉堵城的帽子,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但濟南人可能並不關心擁堵城市排行榜,每天一早,他們還是騎上心愛的電動車,奔赴新的生活。友情提醒濟南的老師兒,記得戴頭盔哦。

作者| 持墨

編輯|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