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創傷效應「情緒不穩」 精神醫:未來3~5天是關鍵期

花蓮地震雲翠大樓倒塌。(圖/記者一中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花蓮地震救災持續進行中,至今已有7人不幸罹難。精神醫師提醒,災害後發生2天爲「急性期」,之後還會進到「過度警覺期」,過去有精神病史或創傷的民衆,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等嚴重症狀,呼籲親友應多留意,用陪伴與支持降低急性創傷壓力症候羣的發生。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啓斌表示,災後2天的急性期間,人記得接觸互動與心理支持最爲重要,有時候不一定要問到很深的東西,「只要送一杯水、一點肢體接觸就夠了」,但若親友持續行爲混亂或有負面想法等症狀,建議儘早陪同就醫。

葉啓斌提到,災後3~5天,很多人就會進入「過度警覺期」,一點風吹草動就覺得有餘震,晚上睡覺也常常被嚇醒,同時伴隨心悸、頭暈講話速度很快、咄咄逼人等症狀。若旁人察覺她有過度警覺的情況,可以適度提醒,並尋求社工師協助。

▲花蓮地震國盛二街倒塌的民宅。(圖/記者張一中攝)

葉啓斌從過去處理幾次創傷經驗得出結論,睡不好、心悸等症狀若及早處理,往後創傷壓力症候羣就會更嚴重,「未來3~5天是關鍵期」。

此外,災後1~2周,患者容易進入思考認知負面狀態,有些人會對未來感到絕望,甚至出現倖存者罪惡感,「就像陷入漩渦裡。」若發現親友出現類似症狀,應該多去與他們互動、接觸,引導他們把心裡的想法講出來,不要再陷入不必要的聯想。

最後,葉啓斌提醒,並非只有災區民衆會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羣,「有些人從網路電視上看到別人受災,也會誘發過去的創傷」,建議平時容易過度警覺的民衆,應該少接觸相關訊息,以免精神狀態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