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親子共融遊戲場 看見創意也聽見歡樂

小港區坪鳳公園擁有高雄最長的斜坡溜滑梯,從上而下帶來速度感,吸引許多孩子嚐鮮。(攝影/Carter)

走進一座城市,街角風景是它帶給人的第一印象,留意近來高雄的街角風景,特色公園可說是吸睛亮點,無論是擁有高雄最長斜坡溜滑梯的坪鳳公園、充滿童話氛圍的蓮池潭兒童公園或是親水生態型的溼地公園,你我都可以在每個特色公園裡,找到一處舒適的角落,度過放鬆的悠閒時光,不僅市民散步日常生活足跡可及,更吸引外縣市民衆遠道而來觀光造訪拍照打卡。

多元設施歡笑滿溢 高雄最長斜坡溜滑梯好刺激

「小港坪鳳公園」遊戲場內的溜滑梯,長22米、高8米是高雄最長的溜滑梯,巧妙運用丘陵斜坡地形設計,從高處的樹屋主題遊具由上而下地滑行,恣意享受速度快感,有家長特地大老遠帶小孩來嚐鮮,直呼好過癮!

三民區寶業裡滯洪池公園的滑步車賽道,順應地形不同變化的路面,培養孩子們手腳平衡。(攝影/Carter)

三民區「寶業裡滯洪池公園」爲高雄首座具有遊樂設施的滯洪池,滑步車賽道總長190公尺、寬3公尺,因應地形設置直線、彎道與連續坡面等不同變化路面,增加困難度及挑戰性,讓孩童在遊戲中體驗過彎刺激,也訓練手腳平衡。

蓮池潭兒童公園的奇幻樂園,將「愛麗絲夢遊仙境」童話故事搬到真實世界。(攝影/Carter)

走進「蓮池潭兒童公園」的奇幻樂園,就像掉進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童話故事裡耳熟能詳的紅心皇后和撲克牌衛兵等就出現在身邊,趕緊來找找看匆忙趕時間的兔子在不在吧!樂園不同風格的撲克牌小屋、浪漫旋轉木馬與華麗城堡等場景,讓每個人迷失在夢幻世界。入口處還有卡通化的幼幼版龍虎塔,搭配色彩繽紛的積木,你有看出來是仿廟宇的造型搭建嗎?有沒有被喚醒拍照打卡魂了呢?

鳳山區77期市地重劃區公12公園,以機器人主題打造遊戲場,充滿童趣的闖關主題,歡迎孩童冒險挑戰。(攝影/Carter)

鳳山區「77期市地重劃區公12公園」,該重劃區是縣市合併後面積廣達34公頃的最大重劃區,公12公園也因此是重中之重的公共設施用地,公園內已經完工啓用的遊戲場,以機器人主題打造遊戲場,六大主題關卡充滿童趣,遊戲動線從指揮中心(磨石子滑梯、機器人望遠鏡)、逆向救援(攀爬網、圓環爬坡)到擎天救援(巨型旋轉滑梯、垂直攀爬通道)經過多道設計,搭配機器島冒險樂園的彩繪圖樣,孩子們科技冒險旅程就此展開,爸媽最大的苦惱是小朋友在公園裡,玩上一整天后還不想回家。

親水生態特色公園 大自然中休閒遊戲

市府逐漸建構的特色公園地圖,一部分結合共融遊戲場,刺激好玩充滿新鮮感,如阿蓮區和蓮公園、鼓山區九如公園等是大人小孩熱愛的地方,另一部分則以生態溼地爲主題,富有多元豐富的自然特色,包含紅樹林生態爲主的中都溼地、有倒立水母的林園海洋溼地、水雉棲息樂園洲仔溼地及有兇狠圓軸蟹的援中港溼地等。

另外,優美自然景觀的特色公園,則有鳳山「忘憂森林」美名的大東溼地公園,以及五甲公園、衛武營都會公園、右昌森林公園、檨仔林埤公園、阿公店森林公園和小港森林公園等,適合來此野餐、健走、慢跑或騎自行車等,而像岡山河堤公園與凹子底森林公園,兼具美景與共融遊戲場,可邊欣賞風景、邊讓小孩玩耍放電。

岡山區河堤公園的竹林練武功遊戲場,以「竹」爲主題設計遊具,融入在地百年曆史民俗活動「籃籗會」文化意涵,讓孩子在一片竹林裡遊玩。(攝影/Carter)

岡山河堤公園內視野開闊、風景宜人,是一處兼具休閒、觀光與運動的綠色空間,新增設的竹林練武功遊戲場,特地選在既有的竹林旁,以「竹」爲主題設計遊具,融入岡山百年曆史民俗活動「籃籗會」文化意涵,孩子穿梭竹林間嬉戲,歡笑聲四起,爲廣大公園增添活力。

從公園學習體驗 享受生活風景

公園裡玩樂的幸福畫面,日日不斷上演,爲你我帶來綠意與笑容,這才發現原來這些特色公園,早已走入生活中!市府養工處表示,特色公園提供孩童找到活動身體、社交情感、感官啓發、培養認知和人際互動的機會,高雄的公園特色多元,值得一一探訪學習體驗,帶給下一代多元的生活認識。

阿蓮區和蓮公園蜂巢造型遊戲場,以在地「龍眼花蜜」農特產爲發想,俏皮有趣又親近玩樂。(圖片提供/高市府工務局養工處)

鼓山區九如公園繩橋、爬架、天梯等遊樂設施,盡情地玩耍或休憩一整天也不疲累。(圖片提供/高市府工務局養工處)

市府養工處進一步舉例說,左營洲仔溼地公園成功覆育爲水雉築巢棲地,在都市發展中顧全自然保育生態,爲國家級重要保育人工溼地,是生態教育的好場所;爲提升兒童交通觀念與認知,鳳山新強公園內特別規劃一座結合道路號誌、標誌、標線等設計的滑步車練習場,將正確交通知識落實於遊戲場域,是親子游戲及學習的實作空間。

鳳山區新強公園內滑步車練習場,讓孩子從小認識交通安全教育。(圖片提供/高市府工務局養工處)

在催生這些特色公園的過程,市府養工處除了參考其他縣市相關案例,吸納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也藉由公民參與機制,共同討論公園未來發展,共創公園永續共融新的可能性;期待民衆一同維護公園公共設施與環境品質,使公園的生命週期可以在大家的愛護灌溉下持續下去。

本文作者:/王亭雲

(本文摘自《高雄畫刊》2023/03)

《高雄畫刊》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