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火箭與載人飛船均是“發一備一”

10月30日4時27分,搭載着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人類載人航天活動始終充滿風險與挑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安全至上,始終把確保航天員安全擺在首要位置。  從神舟十二號任務開始,我國載人飛船發射採用“發一備一”的滾動備份模式。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備份的運載火箭與載人飛船可以迅速從待命狀態轉入發射狀態,執行空間站應急救援任務。  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我國現役唯一一型執行載人任務的運載火箭,也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系統最複雜的,享有“神箭”美譽。  相較於非載人任務火箭,長征二號F所特有的故障檢測處理、逃逸救生系統,都是爲了在緊急情況下幫助航天員安全返回。  外觀上看,長征二號F頂端多了一個類似避雷針的尖塔狀裝置,那是用於載人飛船逃逸飛行的逃逸塔——在載人航天論證之初,逃逸系統就被提上日程,“只要載人就必須有這個系統”。  “遙十九火箭的逃逸系統進行了持續的技術改進,我們對逃逸系統的可靠性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魏威說。  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就曾在神舟五號任務中經歷共振。他在《太空一日》一文中寫道:“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着,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這種情況在神舟六號飛行時,有了很大改善,在後來的航天飛行中沒有再出現過。神舟六號航天員聶海勝說:“我們乘坐的火箭、飛船都非常舒適,幾乎感覺不到振動。”  一直以來,火箭優化改進的腳步,從未停止。  “經過持續不斷地消除薄弱環節、優化技術狀態,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可靠性評估值已提升至0.9904。”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陳牧野說。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