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被開除,轉行做主播,這爽劇穩了

這可能是今年美劇裡把buff疊滿的大女主了——

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她在男性主導的化學領域嶄露頭角,博士期間的研究已經小有成就,沒想到突然遭到了導師的性侵,導致她的博士生涯止步於此。

之後,她進入一家研究所工作,但沒人把她當回事,機緣巧合下才得到一位帶項目的研究員的賞識,兩人還因此墜入愛河。

然而對方沒多久就因車禍去世,她再次孤身一人,未完成的研究項目資料也神秘“消失”。

更糟心的是,她發現自己未婚先孕,上級得知此事後立刻施壓,打算把她徹底踢出局。

時間一晃來到7年後,她成爲美國熒屏上的一位當紅美食主播,鏡頭前她拒絕賣弄風姿,不苟言笑地向觀衆科普着廚房裡的化學常識,瞬間成爲家庭主婦們的偶像……

這個buff疊滿的大女主故事,改編自去年風靡歐美的同名暢銷小說,由“驚奇隊長”布麗·拉爾森主演——《化學課》。

故事開始時,女主伊麗莎白已經在研究所任職,是其中少有的女性實驗室技術員。

不過在50年代的美國,這樣的身份對女性來說算不上光環,反而是枷鎖。

實驗室裡的男同事們根本不把女主當回事,總是使喚她做倒咖啡這些“女性應該做”的服務工作。

女主也跟女同事們合不來,因爲她們都是二線的後勤人員,共同話題少之又少。

不過,女主並不在乎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因爲她生活的重點只有兩件事。

一是無生源論的研究,這需要做大量實驗證實生命的起源,但身爲小透明的她根本拿不到昂貴的實驗材料,只能在下班後偷偷加班研究。

二是烹飪,因爲這是一項與化學聯繫最爲緊密的家務,她熱衷於把烹飪當成化學實驗,用生平所學精進烹飪技巧。

一次偶然,實驗室的伊凡斯博士注意到了女主的存在。

他是研究所的頂樑柱,手裡的課題吸引了大量資本,而且人還長得帥,是職場裡頂着光環的大人物。

伊凡斯博士性格古怪,從不與他人往來。

因爲對香水過敏,他拒絕研究所舉辦的各種社交活動;又因爲研究遲遲沒有進展,他拒絕跟上司和金主彙報。

就在這時,伊凡斯博士發現了偷偷加班做實驗的女主,立刻被她的智慧所吸引,兩人開始在午餐時間討論問題。

也就是在這過程中,伊凡斯博士發現女主雖然能力出衆,但在研究所一直因爲性別承受着不公待遇,於是申請讓女主加入了自己的實驗室,名義上是助手,但女主可以專心做自己的研究。

剛開始合作,女主就發現兩人的習慣簡直天差地別。

她平時十分守時,伊凡斯博士卻很隨性;她習慣在安靜的環境下工作,伊凡斯博士卻喜歡在實驗室大聲放爵士樂。

她抗拒實驗室大門緊閉,伊凡斯博士則堅持關門拒絕外人闖入,女主因此與他大發脾氣。

實際上,女主對關門這件事如此敏感,正是由於博士期間被導師性侵的那段黑暗經歷,她永遠忘不了導師反手鎖門時的絕望感受。

女主在反抗時用鉛筆捅傷了導師,才終止了那段噩夢,但因爲地位懸殊,女主又拒絕承認自己是“過錯方”,就此徹底失去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

從那之後,女主便養成了一些特殊的習慣,工作時總是把鉛筆架在耳邊,拒絕與男士單獨處在封閉的空間內。

伊凡斯博士雖然不知道女主的這段經歷,但他還是向女主誠懇道歉,爲了研究項目,兩人決定繼續合作,久而久之竟然擦出了愛的火花。

狗血的是,就在兩人事業愛情雙豐收的時候,伊凡斯博士在晨跑時遭遇車禍身亡。

女主懷着悲傷的情緒,想要繼續進行手頭的研究課題,但被告知實驗室裡的東西全都不見了。

沒多久,女主發現自己懷有身孕,這讓她在研究所變得更加勢單力薄,上司直接表示要開除她。

實際上,女主和伊凡斯博士的研究資料都被上司暗中扣下,分給了其他研究員,這樣可以繼續在金主那裡要來更多投資——他們寧願打腫臉充胖子接下自己能力之外的研究,也不願接受讓女主這樣一個“沾沾自喜的女碩士”承擔重要項目。

劇集的開頭暗示,女主之後並沒有繼續在研究所工作,而是轉行做了美食節目的主播。

她不僅深入淺出地科普化學知識,還拒絕與不良食品廠商同流合污,堪稱業界獨一無二的清流,受到廣大家庭主婦的喜愛。

沒錯,這又是一出大女主奮鬥史。

布麗·拉爾森充分施展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實力,女主遭遇心理創傷後的格格不入,對男權社會的嘲諷與反抗,都在她的演繹下彰顯出大女主的光環。

對比其他反映女權的劇集,《化學課》把視角拉到了女性意識尚未完全覺醒的50年代的美國,女主所處的是一個禁止女性成爲自己,拒絕承認女性能力的時代——

“這是性別歧視!”

“我都不知道這啥意思。”

女主雖然是能力出衆的研究員,但在科研這條路走得異常艱辛,不僅得不到相應的科研資源,同工不同酬,還經常被能力不如自己的男同事當成助手。

對於上司來說,她唯一的用處就是在研究所舉辦的選美比賽中去賣弄顏值,這幾乎是那個時代社會對女性價值的唯一定義。

女主想要申請科研經費,都要手動把申請表的Mr.改成Miss——整個社會正在忽視、默許、縱容這樣的職場性別偏見。

即便有伊凡斯博士做後盾,她依舊無法在自己的研究課題中成爲第一作者,因爲她僅僅是個女碩士,不符合核心項目研究人員的“設定”。

其實女主很早就意識到,女性若想在男性主導的領域裡有所作爲,必須提早在婚姻和事業之間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因爲生育對男性來說幾乎毫無影響,卻能直接改變女性的人生軌跡。

女主被發現未婚先孕後,遭受的不公待遇直接變本加厲,她積壓已久的對男權社會的憤怒,也終於釋放出來:

因此可以理解,女主之後在美食節目裡藉機科普化學知識,並非故意賣弄,而是想要打破人們對家庭主婦的固有偏見,用“曲線救國”的方式,扭轉社會對女性的性別歧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女主這條女權主線,《化學課》也提及了黑人平權的話題。

伊凡斯博士的房子,位於一片非洲裔聚集區,最近政府開發高速公路,計劃在這片區域動工,很多居民的房產將會被波及。

他的女鄰居哈莉葉一直在爲這件事奔走,在申訴會上有理有據地駁斥開發商。

她知道自己的聲音微乎其微,於是求助伊凡斯博士,希望他這個“白男”能夠出面背書,可惜伊凡斯博士未能如約到場,最後還是在一名報社記者的報道下,人們纔開始關注這件事。

可以看出,哈莉葉與女主是同類人,她們都意識到了社會對特定人羣的不公待遇,也都在積極爭取應當擁有的權利。

從題材來說,《化學課》似乎在故意迎合主流,因爲這樣的虛構類大女主故事,我們已經看過太多,帶上這個話題藉機博取關注的影視劇,在當下不在少數。

社交媒體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討論到現在,就慢慢出現了另外一種聲音,認爲在21世紀的今天,大聲呼籲爭取女性權利的做法,沒必要再這麼高調了。

但事實是,人類社會“開倒車”的事情還在發生,即便在Metoo運動興起的美國,削弱女性權利的法案依舊在迭代更新。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偏見和歧視,有可能落在每一個人身上,與性別沒多大關係。

比如劇中的伊凡斯博士,他頂着科研帶頭人的光環,也被迫承擔着成功者的壓力,失敗和停滯不前是不被允許的,否則他也會瞬間變得一無是處。

因此,《化學課》要宣揚的並非是女性特權,而是平權。

真正的平權與特權無關,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能夠拒絕任何標籤,自如地成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