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昭通:680萬畝竹林變“綠色銀行”
(原標題:雲南昭通:680萬畝竹林變“綠色銀行”)
一根翠竹,護一地生態,美一片風景;一棵竹筍,成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日前,第十九屆中國竹業學術大會在雲南省昭通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280餘名竹業專家學者和從業者齊聚一堂,爲竹產業發展再添新動能。
本屆中國竹業學術大會爲何與昭通結緣?昭通市竹林面積達680萬畝,佔雲南省的79%,筇竹、方竹分別佔國內資源的86.8%和64.4%。昭通市大關縣、鹽津縣、鎮雄縣分別享有“中國筇竹之鄉”“中國方竹之鄉”“中國赤水源方竹之鄉”的美譽。
鎮雄縣杉樹鄉細沙河村萬畝連片方竹林中,密密匝匝的方竹筍正拔節生長。天剛矇矇亮,筍農們就已經在竹林裡穿梭忙碌起來了,採筍、剝筍、運到工廠售賣……一筐筐鮮筍從大山中背出,筍農們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細沙河村村民陶世飛在當地一家公司的成品分裝車間裡做質量管理員。“公司離家近,10分鐘就能來上班,方便!”陶世飛說,“我家種了22畝方竹,丈夫之前在外打工,最近都回來幫忙進山打筍了。”
昭通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五年來累計投入竹產業發展資金30.2億元,重點抓好竹林撫育、林下種養業、竹產品加工等,着力構建綠色生態、優質高效、三產融合的竹產業發展格局。
天剛矇矇亮,昭通市大關縣木杆鎮銀吉村筍農饒祖羣一家就起牀了,準備進山採筍。饒祖羣家的筍區在5公里外的山樑上,產業路已修到竹林邊。
“方竹一年打得到十多萬塊錢,竹子是我們的主產,現在就是栽竹子富裕起來的嘛。”饒祖羣說。眼前竹木蔥蘢的林地,十年前還是廣種薄收的荒坡。十年前的饒祖羣,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饒祖羣夫妻倆不僅培養出3名大學生,還花了幾十萬元建起了三層小洋樓,成爲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青青竹林,一頭連着鄉村振興,一頭連着竹農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近年來,大關縣多點佈局,相繼建成筇竹產業鄉村振興示範園一期、木杆鎮筇竹筍加工產業園、翠華鎮筇竹文化傳承及竹材創新利用示範園等園區,吸引加工企業聚集,實現筍材主產區的原料向就近園區輸送,加工企業發展勢如破竹。大關縣因此被列爲雲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
從金沙江畔到烏蒙山區,一個個竹基地綠化了大山,美化了山村,成爲山區羣衆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2023年,昭通市年產鮮筍40萬噸,竹產業綜合產值達137.52億元,投產區戶均增收超3萬元、覆蓋區戶均增收超1.2萬元,竹子鼓了210餘萬竹農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