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臺體大運科中心積極成為頂尖運動選手搖籃

臺體執行計劃老師 林彥廷(左起)、林建志、陳毓君、陳哲修、陳重佑、邱志暉。圖/臺體大提供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科學研究中心在教育部體育署的支持下,由一羣熱血教師組成運科團隊,改變以往土法煉鋼的訓練模式,將科學導入運動,藉由客製化訓練處方,協助中小學基層體育發展,屢屢爲國內運動選手締造佳績。

教育部體育署補助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科學研究中心「112年運動員科學選才與育才計劃」運科設備,校長許光麃表示,這計劃透過高階運動科學檢測儀器來識別運動員可能損傷部位及因素、跑步步態、肌力、心肺功能的優缺點、大腦腦電波訊號和認知功能等分析,目的在延續選手運動生命,提高訓練效率。

運動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哲修表示,提供客製化的訓練處方,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降低受傷風險,並將其運科檢測及觀念紮根於基層體育班,共協助包含: 明德國高中(田徑)、惠文高中(足球及田徑)、北門高中(田徑)、新民高中(柔道及角力)、彰藝高中(拳擊)、大里高中(舉重)、新社高中(舉重)、玉里高中(舉重)、長億高中(籃球) 、萬和國中(田徑)等,仍持續進行中。

其中檢測了年僅13歲臺中市萬和國中陳羿岑,在全中運國女組400公尺獲得金牌,並打破高懸32年U20全國紀錄躍歷年第3傑。以及,新北市明德國中13歲林子婕,全中運國女組100公尺跨欄獲得金牌及打破大會紀錄,並躍居U18史上第二快,是史上最快國中生。

此外,臺體老師陳重佑及林建志,針對臺中市惠文高中女子足球隊透過測力板以及CAIT踝關節不穩定問卷作爲踝扭傷程度的量化篩選標準,找出形成反覆扭傷的高風險族羣,以改善踝關節活動範圍增加着地緩衝能力與強化踝關節周邊肌力提升自我保護機制,避免運動傷害。

陳毓君老師則提供劍橋大學神經心理學測試軟體 (CANTAB) 檢測每位選手認知表現,此測試發現先發球員整體認知能力相較於候補球員有些微更佳的表現;進一步根據不同位置結果發現,前鋒球員、後衛及守門員在訊息處理速度以及執行功能表現較佳,未來可以進一步根據不同位置之選手特性提供更進階的訓練模式,建立快速處理外部資訊並做出瞬間決策的認知能力。

陳哲修及邱志暉老師,則透過1080 SPRINT速度訓練測試器及無線式近紅外光譜血氧分析儀,協助基層及大專田徑、游泳不同層級選手進行檢測,提早發現肌肉不協調或不平衡情況,並提供後續訓練建議以降低損傷及提升運動表現。

林彥廷老師則透過高密度肌電圖量測國、高中運動選手的肌力表現(下肢等長收縮肌電訊號、肌力表現(握力)、雙重任務下的反應及認知決斷能力(平衡維持+ Go/No Go反應測試)等多面向的資訊,做爲評估國高中階段年輕運動員對於身體控制的精巧程度的參考。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指出,競技體育的訓練已非以往土法煉鋼方式可成,該校運動科學研究中心將更積極發揮其功能,讓臺灣競技運動成績更上一層樓,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使用測力板進行踝關節穩定測驗情形。圖/臺體大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