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科學落實基層訓練 體育署推支援計劃

體育署推動「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計劃」,補助大專校院或運動科學學術機構深入各級競技團隊,將運動科學導入訓練體系。(陳筱琳攝)

教育部體育署爲鼓勵運動科學落實於基層競技訓練,持續推動「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計劃」,補助大專校院或運動科學學術機構深入各級競技團隊,將運動科學導入訓練體系,去年及今年年分別有51及55件申請案件,顯見科學化的訓練思維已逐漸進入基層競技訓練之中。

體育署於2016年發佈訂定「教育部運動發展基金補助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作業要點」,將運動科學專業機構的研究成果應用於競技運動訓練的實務場域,除了以學術研究倫理強化基層訓練績效,也期待藉由實際訓練環境的刺激,擴大研究創新的方向,提升運科研究品質,同時培育更多運科實務的研究人才。

計劃自實施以來申請案件及補助件數逐年均有顯著成長,迄今已補助93件計劃,支援21項運動種類,使基層學校選手獲得運動科學協助資源,創造運動科學專業融入運動團隊。

以去年補助國立體育大學教授王翔星支援桃園市立平鎮高中跆拳道隊爲例,利用肌力訓練指導、身體組成分析及疲勞監控與恢復的方式,作爲提升競技表現的策略,不僅協助平鎮高中連續三年獲得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跆拳道項目男、女團體冠軍,2020年更有朱曼琳、陳家樂、周瑋倫、葉奇勳、潘奎恩及高翎嘉等6名選手當選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國手。

此外,2020年體育署補助國立成功大學黃滄海教授支援臺南市基層國高中游泳選手計劃,利用簡易科學檢測數據建構選手身體組成及專項體能資料,輔以特殊影像縫合技術將泳池各段錄像接合爲完整畫面方式,監控選手動作並加以分析,未來也朝開發APP模組,讓選手及教練能自行紀錄訓練歷程。

體育署將持續落實體育政策,打造選手培訓接班梯隊,並促使運動科學輔助訓練及競賽發揮最大效能,優化相關領域研究人才培育,輔導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導入創新科研技術,以期全方位整合運動科學實務應用,成就我國菁英選手超越自我、突破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