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量子躍遷實現“精確控制”,超大容量核電池開發有望
設計原理與樣本。
不論是原子鐘、加密通信還是量子計算機,都離不開激光技術對原子殼層電子量子行爲的良好控制。《自然》雜誌當地時間2月17日發文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Jörg Evers領導的團隊首次利用X射線精確控制了原子核的量子躍遷。
與電子系統相比,核量子躍遷是非常極端的——其能量高出數百萬倍,並且非常短暫。新研究成果有望加深科學家對量子世界的認識,並促成超精密核時鐘和超大容量核電池的開發。
現代物理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在於:科學家對動態量子過程的控制越來越精確。但從原子角度來看,“相干控制”仍然是“膚淺”的。正如論文作者Christoph Keitel所言,原子核本身也是量子系統,其原子核構築塊可以在不同的量子態之間完成量子躍遷。
Keitel說:“量子躍遷的能量通常比電子殼層能量高6個數量級。因此,核元件每進行一次量子躍遷,就需要注入或者釋放百萬倍的能量。這啓發了我們開發超級容量核電池的想法。”
Evers等人使用的技術,原理似乎很簡單:使用歐洲同步輻射源(ESRF)提供的高能X射線脈衝逐次照射樣品。第一個脈衝(P1)非常短,並且包含了廣泛的頻率混合,它會激發原子核的量子躍遷。第二個脈衝(P2)則要長得多,並且具有與量子躍遷精確匹配的能量。由此,P2就能操控由P1觸發的量子動力學。通過調整P1和P2之間的時間跨度,研究人員能夠控制P2對量子態的作用(建設性或破壞性)。
研究人員將這種控制機制類比爲鐘擺:P1推動鐘擺擺動,而P2對應的振盪相位,能調整鐘擺振盪的強弱。爲了完成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研究人員需要使P2在澤秒級時間尺度上保持穩定延遲。只有這樣,P1和P2才能以可控方式協調運作。
研究人員指出,P2會被第一個樣品的微小位移所延遲。研究人員Thomas Pfeifer說:“原子核有選擇性地在短時間內,存儲來自P1的能量。在此期間,樣品會快速移動大約0.5個X射線波長。”
研究人員表示,除了ESRF外,自由電子激光器(FELs)最近也被用於提供強大的X射線輻射源,並且其質量與激光類似。這將爲新興的核量子光學領域開闢充滿活力的未來。
原創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
期刊編號:0028-0836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2/210219111319.htm
版權聲明:本文爲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爲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