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沒有袁隆平,也許就沒有你我

像我們這樣,開着一輛車,全國四處周遊,或者其他一些做着不被社會主流所認同事情的人,經常會得到一個評價,就是責怪袁隆平院士讓我們“吃得太飽了”。

午間,驚聞噩耗,我們真的沒有袁隆平了。纔開始認真地去想:如果從來沒有袁隆平,那會發生些什麼?

以前看過很多爭論的報道。

一派認爲沒有他的雜交稻和矮株稻,中國至少餓死兩三億人,每個肚子裡不缺食物的國人都要感謝他。

想一想,也許沒有袁老,可能就沒有懶兔子我了。誰說得準呢?

另一派則堅信,沒有袁隆平也會有李隆平、張隆平。因爲解決糧食問題,主要還是靠國家的農業政策和化肥、農藥等產業的進步。

況且其實現在雜交稻只佔中國糧食種植結構的很小一部分,而且雜交稻不好吃,大部分用來深加工了。

也就是說,沒有袁隆平,可能我們還是吃得起大米,但不見得吃得起豬肉。

我知道寫到這裡,很多人會噴,那麼給大家看一組數據好了:

所以,其實我們平常吃的米飯不是袁老的雜交稻。平常吃的好吃的米是天然稻,就是常規稻。

大部分雜交稻基本上加工做動物飼料了。尤其是秈型雜交稻,據說難吃到豬都不吃。

但無論如何,袁隆平是實至名歸的“雜交水稻之父”。他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

袁老是中國雜交水稻雜交方法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雜交水稻第一個能普及應用的。超過了日本、歐美。

袁隆平及團隊發現雄性不育株,然後建立起雜交水稻路線圖,給其他科學家奠定了研發基礎。

歷史,是由人寫成的。

但有時候,真的會有一個劃時代的英雄出來,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將整個人類向前帶一大步。

袁隆平,一個將大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農業當作終身事業,九十多歲還在下田,還在努力改變世界的老人,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尊重!

有的人活着,是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作爲我自己,我想,就算退一萬步說:我們不是因爲袁隆平而吃飽,也是因爲有一羣像袁隆平一樣可敬的人,才能吃飽的。

袁院士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