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2024-奧運科技派“力量篇”丨 科技助力,數字化訓練讓奧運競技結束“蠻力時代”

本期話題:巴黎奧運即將落幕,中國健兒完美收官。奧運賽場不僅是生理極限的比拼和心理博弈,也是高科技助力、日積月累的訓練成果。科技如何幫助運動員提升“力量”?對賽場的技戰術和臨場指揮有哪些作用?如何幫助運動員強化精神屬性、恢復身體和預防傷病?《遠見2024-奧運科技派“力量篇”》本期帶你瞭解奧運背後的科技力量。

力量是體育競技的核心元素。任何項目中,“大力出奇跡”似乎都是條屢試不爽的定律。舉重比賽中,科技如何提升運動員的爆發力,強化身體“功率”?拳擊比賽,怎樣讓核心力量和靈敏度達到平衡,從而攻防兼備?田徑比賽中,如何通過“抗阻”和“加速”訓練,提升運動員成績?

舉重比賽:“大力出奇跡”背後的科技“電子眼”

舉重,是一項“斤斤計較”的運動,對力量、技巧、精神的結合度要求很高。姿勢不正確、心理波動和負荷過大,都會導致運動員腰、腕、肩、肘等關節受傷。運動員突破極限和前功盡棄,就在一瞬之間。

據說,奧運舉重運動員每天訓練要累計舉起數十噸的重量。要準確掌握運動員身體狀況,科學提升成績、避免受傷,訓練會用到VBT系統(全稱Velocity Based Training),一種基於速度的力量訓練。

首先,運動員通過穿戴傳感設備,記錄實時體徵數據;其次,將VBT系統的“黑盒子”通過綁帶固定在槓鈴上,並連接平板設備。在平板上輸入運動員基本信息,通過藍牙連接傳感器,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訓練時,VBT系統會記錄運動員動作速度的變化,再結合傳感器的實時血氧、心率、腦電波等生理信號,通過算法判斷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和訓練質量。教練員可以據此,決定是否需要繼續“上重量”。

VBT系統的數據,還可以結合視覺動作捕捉信號和腦力測試信號,判斷運動員是否達到“放鬆且專注”的最佳狀態。比賽時,甚至可以根據賽場情況,制定、調整戰術,什麼時候衝擊最大重量。

拳擊、搏擊:重塑“靈敏力”,打破“一力降十會”魔咒

比起舉重的“絕對力量”,“拳拳到肉”的拳擊運動,對力量的要求體現在“靈敏力”。這是綜合力度、速度、平衡和耐力的一種“力量”。

拳擊比賽並非“蠻力”較量,即使力量、身高、臂展不如對手,也可以通過閃避、走位和有效擊打得分,獲得勝利。這需要拳擊手攻守平衡,身體和精神高度靈敏,捕捉瞬間戰機。

爲此,拳擊運動員有一套評估、強化的訓練設備。首先是“等速肌力設備”,通過測試中樞和左右兩側肘、踝、膝、髖等關節肌肉的核心力量,評估運動員的均衡性。並通過數據對比,找出弱點、強化訓練,以提高運動員移動的靈活性、穩定性和速度。

運動員還會在一面由幾十盞測試燈組成的“弧形牆面”上,完成一種類似“打地鼠”的遊戲訓練。測試燈會根據強度設定,快速、隨機亮起,兩種不同顏色代表“可擊打”和“不可擊打”。“弧形燈牆”會被分爲四個象限,代表人體四肢。根據運動員在不同強度下的準確率、速度、耐力等成績,找出弱點,重點強化。日積月累,就能讓拳擊手的“靈敏力”不斷提升。

田徑:“科技眼”和“數控力”助力中國速度狂飆

本屆奧運,中國共派出54名田徑運動員參加27項比賽。其中,“短跑”是關注度最高的項目。發令槍響的一剎那,運動員們瞬間釋放緊張神經,身體像出膛炮彈般彈射而出,一路炸裂狂奔、衝過終點——這怎能不讓人熱血沸騰?

短跑比賽中,決定勝負的因素有爆發力、持久力和衝刺戰術。其中,“爆發力”是最重要的。傳統爆發力訓練,是通過高擡腿、深蹲跳、單腳跳、負重練習等基礎訓練完成,期間教練用秒錶記錄,用經驗判斷。但和舉重訓練一樣,這很容易造成運動員訓練質量不飽和或過度訓練受傷。

爲了提升爆發力,也需要藉助評估、輔助系統。評估系統叫做“雙板測力臺”,在兩塊看似平常的金屬板內,設有很多測力傳感器——運動員在上面完成深蹲、垂直跳、下落跳等動作時,儀器將力度、高度、滯空時間等數據記錄下來,融入特定算法,從而得出運動員的爆發力、左右平衡、反應速度等指標。爲運動員根據優缺點,有針對性地訓練提升和改變跑法戰術,提供依據。

對頂尖跑手而言,提高0.01秒甚至更短的時間,都足以改變比賽勝負,也可能是職業生涯邁不過去的坎。

爲了提升運動員加速能力和最大速度能力,教練員通常會用“抗阻訓練”和“超速訓練”兩種方式。通俗理解,就是通過外力給運動員增加負重負擔,或提供額外牽引力幫助,以提升運動員核心力量、耐力和爆發力。

傳統訓練中,“抗阻跑”是讓運動員通過繩子拖輪胎,“超速跑”是讓跑得更快的運動員通過繩子,在前方帶跑。但顯然,這種方式不夠精準、穩定。

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字化訓練裝備,可以通過智能數控增加牽引力和阻力,根據不同隊員特點、不同訓練需求爲運動員“量體裁衣”。原理其實也不復雜,將數字化“黑盒子”裝上足夠強勁的動力系統,將傳感線綁在運動員腰間,並與之連接。

“黑盒子”在前方,牽引運動員完成“超速跑”;“黑盒子”負重在後,拖拽運動員完成“阻力跑”。這不但提供了穩定的外力,還可以記錄時間、速度變化、路線等數據。

這些數據,配合諸如“分段計時系統”等其他科學參照體系,爲運動員提高訓練效果和改進戰術,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決策建議。

所以,現代體育和奧運競技,不再是人體“蠻力”的較量;“大力出奇跡”背後,是運動團隊、科研團隊、科學技術綜合努力的結果。(總檯財經節目中心經濟之聲評論員 王思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