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際協調不如國是會議
(圖/總統府提供)
賴總統10日將召集五院院長商討國是,等於啓動憲法所賦予總統之「院際協調權」,立法院長韓國瑜也會赴約,但韓也只是反映民瘼,不會對任何事做出承諾;賴總統在藍綠大罷免方興未艾之際,出手進行院際協調,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值得玩味。
首先,轉移焦點與拉高總統格局應是首要考量。因爲藍綠瘋狂罷免已引發民衆反感,特別是中間選民會認爲各國都在討論川普2.0相關政策可能對國家造成什麼衝擊之際,臺灣竟在瘋罷免,總統到底有沒有戰略規畫?
是以,總統召集五院院長共商國是,順勢將議題拉到臺灣對川普政策的因應,就能產生轉移罷免焦點的效果;且只要賴提得出臺灣在關稅戰、AI競爭過程中的戰略及佈局,總統格局自然可拉高。
其次,現今大罷免已像脫繮野馬,逼得賴總統只能被動因應,甚至被牽着鼻子走。或許賴對於這種情勢也有相當程度的焦慮。特別是藍軍在罷免與補選戰役中,只要搶下3席,就實質過半,此情況若發生,對賴來說更是無法承受之重。所以他此時出手,當然是希望針對大罷免有主導、清理或管理戰場的可能性,才能掌控風險,避免衝擊自己的聲望與政權。
再者,賴邀集五院院長,包括韓國瑜,當然不排除有四院合圍韓國瑜或「制韓」的考量。畢竟其他四院院長都算是賴的人馬,特別是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立院多數的國民黨又在進行政治鬥爭,外界當然會質疑是不是賴想要爲卓助攻,強化行政權制衡國會在野黨的力道。
此外,韓國瑜受邀參加院際協調,只要應對得宜,不做任何承諾,就能避免綠軍的藉機操弄,並拉高自己的政治能量,而當韓的政治能量持續拉高,他或許對2028大選就會有想像;如此一來,賴「請韓入甕」的動作,就可能吹皺藍軍2028總統選舉佈局的一池春水,挑動藍軍大咖彼此的心結,進而分化藍軍團結。
況且當前國內政治情勢激烈變化,在野政治領袖無論是韓國瑜、盧秀燕、黃國昌都積極拋出議題造勢,想進行媒體聚焦與增加網路聲量之際,賴清德又豈能坐困愁城,讓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主導大罷免,給在野領袖們專美於前?總不能輸人又輸陣吧?
基於以上,賴清德如果只是把院際協調當作是策略運用的即興之舉,充其量只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果」的政治秀,完全無法解決朝野衝突;因此「與其院際協調,不如國是會議」,賴總統不妨走出院際同溫層,邀請在野黨主席面對面磋商,以利建構朝野共同參與的國是會議,好歹協調出「彼此不滿意,但能接受」的共識,或許纔是解決政治僵局的終南捷徑。(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