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富鄭文賢 聚焦機器人

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際金融市場近期走低,主要來自三大利空:首先,川普如期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課徵關稅,顯示該政策不單純爲談判籌碼;再者,關稅引發蝴蝶效應,導致美國經濟、通膨不確定高,包含通膨預期上揚影響消費者信心、企業成本墊高影響企業獲利。最後,除貿易戰,川普擬進一步針對AI晶片出口限制,引發科技股普遍走低,美股紛紛跌破半年線,尋求年線支撐。國際政經變數頻傳下,外資近期持續賣超臺股,加以臺積電毛利率下修疑慮,導致臺股跌破半年線支撐,處在22,500點附近波動。

上週最重要的大事,莫過於臺積電(2330)宣佈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的擴廠案,未來總規模將增加到三座晶圓廠及兩座先進封裝廠。相較於先前傳出的接手英特爾或是技術入股等方案,這個結果對於臺積電而言算是較好的方案,短期至少可免除技術外流或是晶片課稅等疑慮,股價也有機會出現止穩。

不過長期來看,由於此次加碼相較先前的650億美元並沒有任何補助,加上擴產後,美國產能比重將大幅增加,對於毛利率的折損會比原先預期的更高,壓抑公司的長期獲利成長性,不利於評價的提升,股價也就不易再出現大幅上漲的狀況。

另一個改變則是DeepSeek橫空出世後,市場上對於原有的高算力AI股的都以高標準檢視,由輝達公佈財報後的表現最爲明顯。雖然輝達公佈財報及對下一季的展望皆優於市場預期,不過其中因下一季毛利率將由75%以上降至71%,股價在財報公佈後出現連續性的重挫,甚至跌破DeepSeek發表當時的低點。

此一現象顯示市場對於原本老AI個股的評價開始出現下修,即便基本面獲利表現仍佳,股價可能也難有表現空間。不過,這不代表市場不再關注AI,而是將眼光從原本AI算力股轉向AI的終端應用的類股上。其中市場最爲關注的,就是機器人概念股。如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說,AI人工智慧發展的最終型態,就是打造出與人類相當的人型機器人,不但有着與人類同樣的思考,也可與人類一樣有靈活的行動。

先前市場關注的AI大都偏重於前者,也就是讓AI愈來愈聰明,但一個人即便再聰明,若沒有身體四肢可使用,能達成的事就相對有限,而機器人就是讓AI得到身體的重要一步。除了輝達在發表會中不時提及其機器人發展外,包括特斯拉的Optimus、Open AI也投資1X以及Figure AI(目前剛終止合作),另外臺達電也投資美國新創公司NEURA等人型機器人公司,未來勢必會有更多大廠投入研究發展。相關的零組件包括馬達、螺桿、及最關鍵的減速器等,都可望跟着這波機器人商機持續起飛。

投資錦囊

若邊緣AI蓬勃發展,也可留意WiFi 7相關的商機。由於邊緣運算的數據傳輸量大幅提升,對於短距無線傳輸的速度勢必大幅增加,也將帶動WiFi 7的普及率同步提升,不論是消費者使用終端裝置,或是商用的連線設備,都將大舉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