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炸鍋…文物界人士喊「保護價值建築」 埃及死人城陵墓古蹟暫保住
開羅的死人城是世上現存最悠久且使用中的穆斯林墓園,更是活人和死人混居的最奇特墓羣。圖/美聯社
埃及開羅歷史悠久的墓地「死人城」內陵墓區10月22日被下令拆除,引發強烈反對破壞古蹟遺產的聲浪。埃及總理10月26日迴應輿論暫停拆除活動;埃及文物界和政界人士持續呼籲應完全停止拆除,否則有可能失去更有價值的偉大文物。
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老城區的「開羅陵墓」(Necropolis,俗稱「死人城」)是一個墓地、清真寺和紀念碑林立的綜合區域,建於西元7世紀。安息此地者都是對埃及宗教、政治和藝術遺產有重大貢獻的人物。此陵墓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
「新阿拉伯報」(The Newarab)報導,爲解決交通和道路擁堵問題,埃及政府自2014年開始,大刀闊斧在開羅各地建設道路、橋樑和公共交通,並更新市容。某些都更計劃項目涉及住宅人口和墓地稠密地區。
報導稱,10月22日,推土機對準死人城「伊瑪沙菲儀陵墓」(Mausoleum of Imam al-Shafii)區的圓頂開攻。
拆除影片在社羣媒體上流傳並引發強烈抗議;要求停止破壞以及保護埃及歷史遺蹟的呼聲不斷高漲。民衆在社羣媒體上發起一項「保護開羅歷史陵墓」的線上倡議活動。最後,政府正面迴應抗議民衆,同意在10月26日暫停拆除活動。
埃及總理馬德布利(Moustafa Madbouly)向媒體說:「我們需要保護有價值的建築,無論是歷史遺產或是文化遺產。」他也聲稱,正在積極瞭解拆除作業是否有違規行爲。
伊瑪沙菲儀遺蹟是UNESCO世界遺產,其圓頂由現代埃及創始人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 Pasha)的後代阿布杜哈立姆王子(Prince Muhammad Ali Abdel-Halim)建造。穆罕默德・阿里於1805年至1848年統治埃及。此圓頂帶有馬穆魯克(Mamluk)奴隸王朝時代的墓地古典裝飾風格。
伊斯蘭考古學教授雷漢(Abdel Rahim Rayhan)對報導稱,此圓頂除有歷史意義外,還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並呼籲政府制定統一考古法。
埃及古物部(Ministry of Antiquities)資深考古學家沙克爾(Magdy Shaker)指稱,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s)和遺產文物(heritage artefact)各有不同的定義和管轄法律。遺產文物的歷史自1983年第117號法律頒佈日起算,必須超過100年,且與歷史事件或人物相關。如遺址不符合這個標準,就只會被認定是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或城市景觀。
埃及自由憲法黨(Liberal Constitutional Party)黨魁雅肯(Mohamed Yakan)的家族與穆罕默德・阿里有聯姻關係,且在伊瑪沙菲儀陵墓遺址擁有4座家族墳墓,去年政府拆除了其中1座。
雅肯對新阿拉伯報稱,拆除他的家族墳墓代表人們對塑造歷史和對政壇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將失去緬懷機會。
雅肯說:「這些墳墓的歷史已超過一世紀,其中一座可追溯到1887年,並被登記爲獨特建築風格。拆除這些墳墓後,也讓我們失去部分歷史。」
埃及國會議員納瑟(Maha Nasser)在她的臉書(Facebook)帳戶上發文呼籲停止所有拆除作業,以保護這些文化寶藏遺蹟。
遺產保護活動家艾曼(Ahmed Ayman)對新阿拉伯報表示,希望埃及文化部長能夠響應大衆呼籲,並完全停止此拆除專案。
艾曼說:「如果繼續以這種速度進行下去,我們將失去比這座圓頂更有價值、更宏偉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