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紀念特展開幕 藝文界緬懷

余光中遺孀範我存(右二)、女兒餘幼珊(右一)參觀紀念特展,看着余光中一整排的著作。(杜宜諳攝)

去年底過世的作家余光中,大學畢業後曾兩度住在廈門街,可說是「作先生、作老師、作父親都在這裡。」成爲臺北城南豐富的文學風景之一。紀州庵文學森林昨(24)日起舉辦特展,收集余光中著作首版書與簡體版書等重要版本、手稿以及生前愛好、收藏與手繪的地圖等,也紀念余光中與臺北城南的緣分。

昨日的特展開幕茶會,余光中女兒餘幼珊感性表示,她在古亭區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父親常帶我們出去玩,去戲院看武俠片,去淡水乘涼,去王文興老師家玩。但在廈門街的房子賣掉之後,我不敢來這裡,因爲怕太傷感。這是我許多年之後第一次回到這裡,可惜父親已經不在身邊了。」

余光中1950年隨家人來臺時,就住在廈門街,結婚成家後則是搬到廈門街113巷的日式房子。封德屏回憶,2012年餘光中走訪紀州庵,聊起過去從住處走到師大上課,隨手便在一張紙上畫出城南一代的地圖,可見舊時景象歷歷在目。

政大臺文所教授陳芳明也談起對余光中的回憶,表示若非余光中的引導,原本讀歷史的他如今或許是在爬梳歷史文獻,而非投入文學,「剛一路從同安街走來,經過廈門街,喚回很多記憶,雖然原本的日式房子已經變成大樓,但環境的氣氛不變。余光中走了兩個多月,但我常覺得他一直在我身邊。」

「詩壇的賽車手與指揮家——余光中紀念特展」開幕茶會中,藝文圈齊聚緬懷逝世兩個多月的詩人。不只余光中妻子範我存,女兒餘幼珊、餘季珊特地北上來參與,政大臺文所教授陳芳明、劇作家汪其楣、詩人嚮明、羅智成、藝術家劉國鬆、董陽孜等人也到場致意。

除了文壇緬懷,開幕茶會中也有建國中學、北一女學生朗誦余光中詩作〈舊木屐〉、〈聽聽那冷語〉、〈廈門街的巷子〉,野火樂集歌手陳永龍、李德筠演唱由〈民歌手〉、〈江湖上〉兩首詩譜曲而成的民歌。

余光中寫詩、散文、翻譯和評論,著作疊起來比身高還高。他在1928年生於南京,籍貫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來到臺灣,1952年即出版首部詩集《舟子的悲歌》,1954年更和覃子豪、鐘鼎文、夏菁、鄧禹平等人成立「藍星詩社」。

余光中後赴美進修,取得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曾在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在香港住過11年,後移居高雄,在中山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