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5億補助 竹市六燃拚2025完工

新竹市「六燃」是全臺少數二戰工業遺蹟,市府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劃」,副市長沈慧虹(左)26日前往瞭解修復情形。(陳育賢攝)

有79年曆史的新竹市「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是全臺少數二戰工業遺蹟,廠區的60公尺高大煙囪早已是新竹市東區地標,市府特別爲六燃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劃」,第1期廠房結構補強工程已完成,2期修復工程再獲中央補助1億5282萬元,預計2025年底完工。

市府文化局表示,1943年興建的六燃大煙囪廠房,是二戰時期軍事工業遺蹟,戰後則見證了眷村克難生活變遷的集體記憶。

大煙囪廠區在戰後眷村時期,住戶將原廠房空間以簡陋廢建材自行搭建建築、夾層來擴增使用空間,以供各家各戶分居,形成「屋中有屋,房中有樓」的特殊居住形式。

大煙囪周邊在眷戶遷移後,幾近成廢墟,空間陰暗且垃圾滿地,市府特別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劃」,希望恢復並保存這難得的二戰工業歷史遺蹟,而2期修復工程的1.5億餘元近期已到位。

副市長沈慧虹昨天特別至六燃廠房基地,瞭解大漏斗、屋中屋、6支巨型結構柱、蒸氣渦輪室以及保溫基地等處的修復情形,也到位於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的六燃文件展區參觀。

沈慧虹指出,海軍第六燃料廠的現場已截然不同,如今第2期工程將發包施工,要儘快還原歷史,完整文史資料。

文化局表示,在施做廠房結構補強工程時,意外在隱蔽處發現許多遺蹟,如6根巨型結構柱、煙道區、集塵室2樓6米高鋼板、及多個規模不等的煤鬥(給料斗),因此推測廠區內結構於戰後大多因爲居住需求而被封填,或卸除部分構件,但漏斗形狀特殊,仍可被辨識,使得後期疊加的房舍與廠房特徵構造,形成廠區獨有的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