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姓司機被爆曾吸毒!醫學粉專怒嗆貼標籤:啥時纔要好好解決問題
▲普悠瑪出軌造成18人死亡、210人受傷。(圖/記者宋良義攝)
嚴正呼籲特定媒體及人士,勿將普悠瑪事故風向導爲#毒品濫用,應更深入檢討臺鐵管理系統的#系統性問題,才能真正提升公衆運輸交通安全。25日看到特定媒體以#獨家新聞方式,揭露了此次普悠瑪事故司機員曾有吸食安非他命的紀錄,接着其他媒體紛紛跟風報導,之後引發了一陣輿論,某些人就將問題簡化爲 「這就是吸毒者因爲毒品濫用,纔會做出錯誤判斷或因專注力不足導致事故」,但這種看法其實非常危險,不只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將導致吸毒者更被標籤化,並且隱藏了背後系統性問題被修正,真正改善公衆運輸安全性的契機!安非他命其實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讓人在使用暫時保持高度專注,並且會讓人感到自己健康、有活力的錯覺。因此這項物質在出現後,最早濫用的一羣人之中,就有一羣是需要長時間維持專注力的貨車司機。
▲尤姓司機被爆曾吸毒,某些人就將問題簡化爲 「這就是吸毒者因爲毒品濫用,纔會做出錯誤判斷或因專注力不足導致事故」。(圖/記者徐文彬攝)而在臺灣的官方文件#臺灣地區毒品濫用問題之探討中,就有提到:「許多卡車司機、運動員及學生認爲安非他命具有消除疲勞、興奮情緒和高度提神的效果,因而濫用毒品。此外, 有許多人用安非他命來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及治療抑鬱,這使得他們會不知不覺地產生習慣性的上癮。」「另外無工作者和勞工階層則以使用安非他命和海洛因爲主。這再次證實了經濟能力與毒品濫用種類間的關係。也就是說,有錢的白領階層使用海洛因,相對地,貧窮的勞工和學生階層則偏向便用安非他命。」我們#不是要合理化吸毒這項行爲,吸毒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但最可怕的是社會常常把吸毒者#標籤化,這對毒品的防制更沒有幫助。以醫學的觀點,吸毒者不是社會的敵人,它們反而是毒品的#受害者。毒品問題要從教育、醫療、以及社會對毒品的正確認知來整體進行,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妖魔化吸毒者就可以解決。
▲尤姓司機遭起底「曾有吸毒前科」,醫學粉專痛批。(圖/記者遊芳男攝)如果以醫學的角度分析原因,我們會更關注於這位司機員的工作時間是否過長、是否有職業安全的問題,如果他的工作時數與壓力無法負荷時,臺鐵有沒有輔導、協助的機制?在公共安全的角度來說,應該全面徹查相關的作業流程是否有問題。事情不是隻要有SOP就可以,或者是隻要照SOP做就沒問題,而更要思考SOP是否合理?是否可能被執行?另外在司機員的物質濫用的事件後,我們應該思考他是否得到足夠的資源,協助他順利重返健康、重返社會,這也是檢視我們國家制度能不能做得更好的契機。我們犧牲了這麼多人命之後,除了哀悼,除了究責,我們更要把握這次機會,好好檢視臺鐵這個機關,以及國家各個相關的系統,到底有沒有出了什麼問題?有沒有系統化改善的可能?唯有如此,我們才真正能降低發生下一次的遺憾的機率。晚上政論節目八成又要開始亂講亂猜了,每次看到這種事情,就覺得心好累...到底什麼時候這個國家才能認真好好解決問題呢?
本文版權沒有,請協助分享。我們不該讓過度簡化、標籤化的風向,造成司機員過度的心理壓力,也別讓我們的社會在這種錯誤的風向中,錯失了往正確方向前進的機會。
本文作者: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更多文章影片→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Facebook、Youtube
作者介紹: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Med 念起來也是「美的」。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我們認爲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拒絕任何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