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爆量、管制不力…小琉球珊瑚受創 監院糾正4機關

監察院表示,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態系長期遭人爲活動破壞,珊瑚覆蓋率平均僅1成。圖/綠色和平提供

監察院昨表示,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態系長期遭人爲活動破壞,珊瑚覆蓋率平均僅1成,主管機關評估遊憩承載量時未考量海洋生態影響,且對熱門潮間帶遊客總量管制不力,通過監察委員範巽綠、林盛豐提案,糾正海委會、觀光署、鵬管處及屏東縣政府。

監委表示,小琉球活珊瑚礁覆蓋率2015年以前約3成至5成,2016年因聖嬰現象海水水溫異常升高,引發全球珊瑚大白化,但如墾丁等地珊瑚覆蓋率都有恢復,小琉球卻無明顯恢復跡象,2021年至2023年平均珊瑚礁覆蓋率僅約1成,全臺最低。學者調查,小琉球海域珊瑚多樣性愈來愈低,呈扁平化趨勢,尤其浮潛與潮間帶踩踏等人爲活動,劇烈衝擊珊瑚礁。

監委指出,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8年曾委外評估小琉球遊憩承載量,但未考量遊客數對當地生態影響及過度集中濱海景點的現象,確實不當。

監委表示,海委會前年起多次建議鵬管處,重新針對遊客人數上限做適度評估及調整,卻遲未研議,長期消極不作爲,難辭其咎。

監委也發現,珊瑚礁生態系對水體中營養鹽含量變化較敏感,海委會卻未研擬更嚴謹適切規定,相較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海域環境保護規範與力度仍不足,導致珊瑚礁生態系持續惡化,海委會及屏東縣都有檢討改進必要。

對於監院糾正,海委會說,過去無海洋保育法,海委會只能做協調統合機關,無強制力,海保法生效及相關子法完備後,實質能夠扮演監委所期待角色。

屏東縣政府迴應,虛心檢討,縣府近年積極作爲,包括杉福、漁埕尾以及肚仔坪3處潮間帶,今年7月起收取觀光保育費,降低人爲影響。

鵬管處說,已建立登島人數統計制度,並規畫步道串聯景點,將遊客分流至陸域遊憩區,減少海域壓力;亦針對潮間帶進行人流管制,也正推進小琉球「綠色旅遊目的地國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