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如何克服極端氣候逆境?產官學研這樣說

有機農業推動中心舉辦線上「2021有機農業促進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齊聚探討有機農業在極端氣候下,如何永續經營。(興大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臺灣去年度創56年以來無颱風登陸紀錄,大旱造成休耕;今年7、8月間的強降雨,造成逾3億農損,農業在極端氣候下要如何永續經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在線上「2021有機農業促進論壇」表示,臺灣目前的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可減少2萬公噸以上的化學農藥使用,並減少6千多公斤的碳排放量,期望2050年能達到農業淨零排放目標。

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今天舉辦線上「2021有機農業促進論壇」,邀請產官學研的各界專家們齊聚,從乾旱與水澇的逆境切入,探討極端氣候的有機農業生產表現、有機農業如何緩解及適應氣候變化等議題,800多人報名參加。

陳吉仲在論壇中表示,有機農業不僅提供安全的農產品,更是對環境友善的一種耕作方式,臺灣目前的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可減少2萬公噸以上的化學農藥使用,並減少6千多公斤的碳排放量,期望2050年能達到農業淨零排放目標。

農委會農糧署主任秘書陳啓榮表示,農糧署將持續推動有機農業發展政策,相信有機農業促進方案結合減碳目標,對臺灣環境會有更大的貢獻。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則指出,農民保種及參與式選種可能是面對乾旱的調適策略,並說明推動有機種子產業的短、中、長期的規劃架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楊秋忠表示,研究顯示在土壤pH值、有機質含量及微生物多樣性等多項韌性指標上,有機栽培皆優於慣行栽培,可見有機農業不僅能緩解氣候變遷,面對極端氣候也有較高的的抵抗力。

南平山道田生態農場負責人陳新豪長期投入有機耕作,並以農場做實驗,記錄農環境數據,他在會中分享農場管理調節微氣候和節省水源的心得。

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表示,興大是國內最早參與有機農業推廣的大學,運用與有機生產者良好的互動關係,擔任起消費者與生產者溝通的橋樑;兼任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主任的興大農資院院長詹富智則表示,中興大學將持續積極地與農委會農糧署合作,推動有機農業,朝向韌性有機國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