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要敲“重錘”

爲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近日,中央網信辦專門印發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爲期2個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央網信辦還要求各地網信部門認真部署、精心組織、紮實推進,抓好專項整治任務落實。

暑期已開始,“清朗”行動正當時。近年來,每逢暑期,相關部門都要開展專項行動,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通過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既淨化了未成年人的上網環境,也營造了更加健康安全的網絡生態。事實證明,這一穩定的制度安排,實施成效顯著。

“清朗”行動的一大亮點,是着眼於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平臺環節,立足於強化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以今年的專項行動爲例,重點整治6個環節突出問題,治理對象既有短視頻、直播平臺,也有社交平臺,既有電商平臺,也有應用商店,既有兒童智能設備,也有未成年人模式。劍之所指,均與青少年上網遇到的亂象有關。每一項制度設計,都體現了優化未成年人上網環境、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決心。

衆所周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已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截至2023年6月,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1億。對於當前的未成年人來說,他們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自出生起就被網絡生活所包圍,要求他們隔絕於互聯網並不現實,而過早觸網,接觸到網上形形色色的亂象,並不利於成長。在這種背景下,就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和網絡空間的規律和特點,打造有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

今年暑期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實施以來的第一個暑期,落實好條例要求,開展好“清朗”行動,至關重要。

優化未成年人上網環境,平臺不能當甩手掌櫃。對短視頻、直播平臺來說,絕不能允許種種視頻亂象在平臺上出現。比如,擺拍校園欺凌視頻,將校園欺凌行爲娛樂化,誘導脅迫未成年人變相參與直播等問題都不能在平臺上大行其道。對於社交平臺來說,同樣應守土盡責。近年來,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廁所”“人肉開盒”等行爲,煽動親子、師生對立等問題屢禁不止,備受詬病,這與有關平臺不作爲有關。平臺不能躺平,該盡的主體責任不能虛置。

一到暑期,家長最頭疼孩子的一大問題,就是孩子上網玩遊戲,沉溺於網遊不能自拔。有個問題不容忽視,就是一些平臺的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虛設。對此,今年的“清朗”行動明確“喊話”相關企業等,要求集中治理如此亂象:提供“虛假模式”,用戶進入未成年人模式後無內容、無法使用。模式下存在誘導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爲、養成不良嗜好等內容。模式防逃逸措施不完備,無須驗證即可退出。模式下存在誘導未成年人投票打榜、刷量控評等功能。

此外,還盯住電商平臺,嚴禁向未成年人售賣軟色情手辦文具、動漫周邊等商品。嚴禁利用兒童模特擺出不雅姿勢、做性暗示動作,借未成年人形象進行無底線營銷。還緊盯應用商店,嚴禁利用相似標誌和名稱信息,仿冒未成年人喜愛的App,傳播違法不良信息。以及盯緊兒童智能設備,嚴禁設備自帶App包含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諸如此類,都說明治理目標更精準、治理手段更多元,目的只有一個,以有力有效的治理優化未成年人上網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應該看到,優化未成年人上網環境不只是某個平臺的事,也不只是某個部門的事,而是需要全社會協同發力。這其中,離不了學校和家庭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教育部等部門通過聯合開展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整治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網絡社交行爲、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網絡遊戲等問題,不斷助力未成年人上網環境更清朗,成長環境更健康。

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出實招更要見實效。打擊取締一批違法違規的網站平臺,查處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這是全社會的共同呼喚。要密切關注涉未成年人問題新特點新表現,對各類違規行爲保持高壓態勢,從嚴處置違規平臺、賬號及相關MCN機構。治理越精準,效果越明顯,網絡環境越清朗,孩子未來就越有保障。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18日第2版

作者: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