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帝視角」守護公路交安 70位飛手巡檢風險邊坡建3D模型

交通部公路局副局長林聰利16日說明科技監測技術導入邊坡養護辦理情形。(蔡明亙攝)

交通部公路局轄管道路遍及全臺,山區公路面臨邊坡問題繁多,尤其今年0403花蓮大地震與凱米颱風侵襲,省道邊坡多處坍方阻斷。公路局納管邊坡共有1753處,因應極端氣候滾動檢討邊坡維護管理機制,導入科技監測技術及落石防護設計,用上帝視角維護用路人安全,目前公路局在全臺已有70位「飛手」可操作無人機並3D建模,可及早發現邊坡風險。

公路局副局長林聰利表示,2014年建立邊坡分級管理制度,目前分A、B、C+、C、D級納管邊坡共1753處,A級邊坡有316處、B級51處、C+級有20處、C級567處、D級則有799處,較有問題的邊坡納入C級以上,若屬A級就需要立即修復、B級屬於可能有危險要持續關注。

林聰利說,2016年起利用UAV無人機導入邊坡科技巡檢制度,經委外UAV空拍操作訓練後,現已有70位飛手且可自辦3D數位建模,可自行辦理邊坡災害初步判釋,取得邊坡高度、坡度資訊,有利後續規畫設計的全盤瞭解。

邊坡災害預防部分,近年許多坡頂違法開發導致邊坡坍滑案例,在2018年應用於坡頂路權外巡檢,辦理UAV建模崩塌變異分析,其中臺18線38.6k路段上邊坡違法開發確認因果關係後,依法查報坡頂不當開發,並緊急處置防止災情擴大,另運用UAV升空探查建3D點雲模型,找出落石來源位置進行彈跳分析,因落石位置位置高陡,人力無法到達,經分析評估後採用落石防護網工程保護,提升山區邊坡安全並沿用至今。

2019年3D建模巡檢應用於臺7線北橫公路32.5k邊坡,經多日觀察後發現異狀,辦理封路防止大規模崩塌人車傷亡。今年0403地震後,公路局於臺9線148.7K、158.3K、158.6K等3處鐵公路聯防路段也並同增設,而臺8線中橫公路在0403辦理預警性封路後,封路期間邊坡坍滑致災率達90%,預警封路確實有其成效,避免人車傷亡。

林聰利指出,目前UAV用途廣泛,包括災區勘災、巡檢、橋樑檢測及交通管理等,便於分析交通行爲或塞車原因,有助改善交通狀況,例如這次臺9線災區,因位置較高,達上千公尺,人力難處理,故採用落石網將其圍起,目前落石告警系統也正研發新科技,臺7甲就已設置,落石掉下來前就能先示警,已設17處,今年還要增設2處。

林聰利提到,全臺各工務段邊坡3D建模已完成1380處,未來若發生邊坡災害,即可即時比對,算出落石大小、土方量等,目前也研議導入衛星影像來輔助,透過大範圍監測,聚焦找出可能變異的地點,再進一步縮小範圍對症下藥,但此方式拍照有死角,時下最適合的方法仍是UAV。

林聰利表示,公路局面臨極端氣候威脅,運用新科技,以上帝視角守護公路,減少邊坡災害擴大、降低潛在風險並提升山區邊坡安全,持續透過無人機技術及大數據分析等有效精進省道邊坡養護的科技管理,確保用路人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