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你去過臺江了沒? 《開江紀》爲你開啓臺江新紀元!

藝術家遊文富經常大量地使用羽毛和竹子作爲媒材創作平面、空間裝置、地景藝術等不同類型作品,此次在《開江紀》展出,吸引許多網美拍照打卡。(鄧博仁攝)

藝術家範志明《吾海吾江》作品設置於四草堤防作品,以臺江的自然生態、生產活動、常民生活、宗教信仰爲主題內涵。(鄧博仁攝)

藝術家李蕢至與LUA RIVERA共同創作的《臺江水禮服》作品的設置點於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水域,藉由自然素材所構成的地景藝術作品,爲臺江穿上新衣禮服。(鄧博仁攝)

藝術家遊文富經常大量地使用羽毛和竹子作爲媒材創作平面、空間裝置、地景藝術等不同類型作品,此次在《開江紀》展出,吸引許多網美拍照打卡。(鄧博仁攝)

曾文溪1823年一次大洪水攜帶大量泥沙填入臺江,爾後更多大雨及河流改道,終於在可見的200年內填滿這承載着臺灣重要歷史的大灣。(鄧博仁攝)

李文政《臺江夢》透過超過100支的燈管搭建而成的裝置藝術座落漁市場外的空地,宛如一條河流,當黑夜來臨,這條「臺江」河江帶領着民衆一起探索臺江的時就之夢。(鄧博仁攝)

連翊庭在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外牆上的畫作《文字的河流》,期待觀者在水的文字中找到屬於每個人在這片土地中棲身的港灣。(鄧博仁攝)

蔡坤霖《臺江聲域》在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內樑柱上用管線,將在地的四種地景聲音融入於管路中。臺藝大教授陳永賢正在聆聽藝術家錄製的聲音。(鄧博仁攝)

蔡筱淇與吉川公野《Drop of Light-Flow》在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內屋頂呈現不同角度的翻轉與舞動的視角,形容繽紛的流水意象。(鄧博仁攝)

策展人邱國峻對此次所有參展的國內外藝術家與策展合作團隊的付出,表示感謝。正如同《開江紀》的論述中所提到的意涵:「開啓臺江新紀元,邁向下個兩百年。」此次的展出的確爲臺江穿上了新衣,打開亮眼的第一步,帶領大家期待臺江的未來。(鄧博仁攝)

藝術家遊文富經常大量地使用羽毛和竹子作爲媒材創作平面、空間裝置、地景藝術等不同類型作品,此次在《開江紀》展出,吸引許多網美拍照打卡。(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李蕢至與LUA RIVERA共同創作的《臺江水禮服》作品的設置點於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水域,藉由自然素材所構成的地景藝術作品,爲臺江穿上新衣禮服,並融合在地特色的鹽田景觀,作品概念取自於臺南特殊的鹽田景觀,以鹽的結晶型態作爲作品的造型結構。(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李蕢至與LUA RIVERA共同創作的《臺江水禮服》作品的設置點於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水域,藉由自然素材所構成的地景藝術作品,爲臺江穿上新衣禮服,並融合在地特色的鹽田景觀,作品概念取自於臺南特殊的鹽田景觀,以鹽的結晶型態作爲作品的造型結構。(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你去過臺江了沒?」成了最近網路上很紅的問候語,《開江紀》展覽從7月1日開展至今,歷經了兩次颱風,對於地景藝術而言,是一大考驗,但颱風並沒有把作品「吹」毀,反而屹立不搖站立着迎接遊客專程前往。 爲慶祝臺江建莊二百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於安南區舉辦《開江紀》藝術裝置展,以臺江的自然生態、生產活動、常民生活、宗教信仰爲主題內涵,在各自相連又各具特色的主題之下,透過藝術作品與不同地景的堆疊建構,帶領觀者、民衆看見臺江豐富的人文景色及一段段美好的記憶故事。

《開江紀》藝術裝置展出地點爲:四草堤防、府城天險、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嘉南大圳水上運動訓練中心等五大展區,共計9組藝術作品。 藝術家李蕢至與LUA RIVERA共同創作的《臺江水禮服》作品的設置點於臺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水域,藉由自然素材所構成的地景藝術作品,爲臺江穿上新衣禮服,並融合在地特色的鹽田景觀,作品概念取自於臺南特殊的鹽田景觀,以鹽的結晶型態作爲作品的造型結構。並以幾何的方式結構出許多突出水面的鹽堆意象,以「水」作爲載體來回應臺南鹽田的幾何排列景觀,與鹽的微觀結晶樣態,營造出時間洪流所孕育的奇幻風景,並表達人與自然相依共存的關係。

藝術家範志明《吾海吾江》作品設置於四草堤防作品,以臺江的自然生態、生產活動、常民生活、宗教信仰爲主題內涵,在各自相連又各具特色的主題之下,透過藝術作品與不同地景的堆疊建構,帶領大家看見臺江豐富的人文景色與記憶故事。《吾海吾江》在那急需打拚與奮鬥的草創年代,母性的姿態總成爲一個家庭、親族甚至整個聚落最溫柔堅韌的支撐力量,依據愛家護家的天性,她們本身就像一盞她手中的油燈,全然散發着光亮溫暖,自然的指引在江海里因疲憊而晚歸的人們,邁向光亮、朝向共同燦爛美好的人生歸屬。

藝術家遊文富經常大量地使用羽毛和竹子作爲媒材創作平面、空間裝置、地景藝術等不同類型作品。對他而言,羽毛和竹子不僅是創作的材料以說她升命中的中要元素。遊文富這次在臺江國家公園海邊沙灘地,以彩色竹籤創造鹽分地帶長出多彩菅芒的美麗意象。菅芒象徵着臺江先民不畏艱苦的犯難精神,在層層包覆的菅芒迷宮中穿梭遊走,最終將抵達佇立於中心的竹編巢居,這裡是臺江人在這片鹽分土地上美麗的蛻變,是落地生根、成家立業的象徵!

地點轉移到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有李文政《臺江夢》、蔡筱淇與吉川公野《Drop of Light-Flow》、蔡坤霖《臺江聲域》、連翊庭《文字的河流》等四件作品 。四件作品穿梭在市場內外的各個角落,爲市場妝點許多文化氣息的味道,如連翊庭在市場外牆上的畫作《文字的河流》,期待觀者在水的文字中找到屬於每個人在這片土地中棲身的港灣。李文政《臺江夢》透過超過100支的燈管搭建而成的裝置藝術座落漁市場外的空地,宛如一條河流,當黑夜來臨,這條「臺江」河江帶領着民衆一起探索臺江的時就之夢。

導演黃明川在看了展覽後表示,臺南市文化局舉辦《開江紀》環境裝置藝術展,將展場佈局於府城天險、大員港、臺江國家公園等,都是江海進出之地,回思臺江歷經鄭成功的上百艘軍艦於1661年直入臺江內海至今四個世紀以來的歷史變異,感觸無比深刻。

臺藝大教授陳永賢也在臺風過後特地前往臺南觀賞《開江紀》裝置藝術展,他覺得藝術祭有趣的地方,就是讓觀者藉由尋寶索驥的路徑,找到臺江各據點的裝置作品,透過策展形式反射出村落風景,感受藝術魅力。整體來看,江與海、人與土地,是這次藝術祭重要介質,場域特色與作品內涵緊密扣連,藝術家作品也牽引出過去歷史記憶的種種及未來的夢想寄託,令人印象深刻。陳永賢強調,《開江紀》把藝術行動融入在地景觀,這些視覺化意象反射出的在地的村落風景,烘染屬於這片土地的人文色彩,成爲最有識別性的交流平臺。特別的是,這次藝術祭透過在地行動的實踐、活化了在地全球化思維,帶動在地特色的新浪潮。

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鍾經新看完展覽後,特地以此次展覽的策展人邱國峻長期作品創作風格「走入歷史、走出民藝」的核心價值爲這展覽破題,她覺得邱國峻長期專研在歷史性議題及大量收集文獻資料,並結合民俗技藝物件在他的影像創作中,開啓常民藝術的欣賞視點。 策展人邱國峻對此次所有參展的國內外藝術家與策展合作團隊的付出,表示感謝。正如同《開江紀》的論述中所提到的意涵:「開啓臺江新紀元,邁向下個兩百年。」此次的展出的確爲臺江穿上了新衣,打開亮眼的第一步,帶領大家期待臺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