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帶來利好!銅纜高速連接器,能否持續火爆?
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近日,大盤不斷震盪,但銅纜高速連接板塊仍逆勢上漲。連接器供應商華豐科技(688629)、鼎通科技(688668),均有不小的漲幅。
來源:同花順-華豐科技(截至2024年10月21日)
連接器是電子設備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元件之一,主要負責電子系統設備之間電流或光信號等傳輸與交換。下游來看,連接器廣泛應用於防務及航空航天、通信、汽車、軌道交通、消費電子、醫療、家居、工業等多個領域。
自從上半年,英偉達宣佈其最新一代AI芯片GB200使用銅纜進行連接後,銅纜高速連接器就一直備受關注。
不過,由於與英偉達的聯合研發以及對核心專利的掌握,GB200高速銅連接價值量前期或主要集中於以安費諾爲代表的國際連接器巨頭廠商。
對國內企業而言,距離這潑天的富貴,只怕還差的很遠。
一、通訊連接器市場,需求疲軟
華豐科技是我國率先從事電連接器研製和生產的企業,其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至今已在連接器行業深耕60餘年。
華豐科技實控人是綿陽市國資委,基於這樣的背景優勢,公司在軍工領域亦有佈局,產品廣泛覆蓋於防務類連接器、通訊類連接器、軌交和新能源車類連接器幾大領域。
與之相比,鼎通科技並沒有國資背景。鼎通科技是國內連接器組件的專業供應商,下游主要面向通訊和汽車行業。2024年上半年,通訊連接器組件、汽車連接器及其組件分別佔總營收50.97%、31.16%。
來源:同花順2023年度數據,華豐科技(左)鼎通科技(右)
不過總體來說,無論是對於華豐科技還是鼎通科技,通訊都是重要市場。根據 bishop&associates,2022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爲841億美元,其中通信爲佔比最大的細分市場。
通訊連接器主要應用在電信和數據中心兩大領域。
近年來,以大模型爲代表的AI算力建設需求激增,科技企業數據中心資本開支大幅提升。數據中心已成爲通信連接器市場增速最快的賽道。但在電信領域,由於發達國家5G建設的階段性放緩、傳輸網建設的週期性等因素,市場表現並不理想。
整體來看,2023年,鼎通科技通訊類收入增長戛然而止。
來源:同花順iFinD,鼎通科技-通訊連接器組件收入
據鼎通科技介紹,主要是受整體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通訊市場需求下降,同時下游終端去庫存,高速通訊連接器業務需求疲軟,通訊連接器收入同比大幅下降36.99%。
二、汽車連接器市場,競爭加劇
對於連接器企業而言,除通訊市場外,汽車市場也是一個重要增長點。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增長,汽車連接器市場仍有較大空間。
2023年,鼎通科技汽車連接器組件同比增長31.83%,收入佔比從19%增長到了30%+,在很大程度上對衝了通訊連接器的下滑。
只是如今,新能源車產業鏈從上到下都進入了卷價格的階段。隨着新能源車連接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行業利潤空間不斷萎縮。
截至2023年,鼎通科技汽車連接器組件毛利率已降至21.98%,相較於昔日50%+的毛利率縮水一半以上。
來源:同花順iFinD,鼎通科技-汽車連接器組件毛利率
至於華豐科技,雖然比起鼎通科技,還多了在軍工、軌道交通領域的積澱,但整體處境也不樂觀。
華豐科技並未單獨披露在軍工、通訊、汽車等市場的業績情況,但總體來看,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億,同比下降 8.02%;實現歸母淨利潤7,261.02萬,同比下降26.50%;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662.67萬,同比下降62.88%。
三、收入回暖,卻陷虧損泥潭
綜上來看,通訊連接器市場需求疲軟,汽車連接器市場競爭加劇,導致2023年華豐科技和鼎通科技業績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不過,隨着下游終端逐漸清除庫存,2024年上半年,華豐科技和鼎通科技的業績都有明顯改善。
2024年上半年,鼎通科技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6.12%、9.50%。雖然有一定增收不增利的趨勢,但收入、利潤雙增長。
相比之下,華豐科技營收也同比增長了16.57%,只是,卻陷入了虧損局面。上半年,華豐科技實現歸母淨利潤-1792.68萬,淨利率-4.24%。
對比鼎通科技來看,華豐科技的虧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2024年上半年,鼎通科技毛利率27.56%,而華豐科技毛利率只有19.46%。不知是不是多了軍工領域的業務佈局,華豐科技的綜合毛利率明顯低於鼎通科技;
第二,費用支出方面,上半年鼎通科技期間費用率(銷售+管理+財務+研發)合計16.98%,而華豐科技期間費用率合計達28.46%。具體來看,華豐科技各項費用率均高於鼎通科技。
來源:2024年上半年數據
可見,華豐科技不僅毛利率低,賺的少,而且費用率高,花的多。而這種處境,顯然不是單靠英偉達傳來的行業利好,就能夠改變的。
2023年,華豐科技和鼎通科技都曾將業績的下滑,一定程度上歸因爲宏觀經濟等因素。2024年,雖同比有所好轉,但長遠來看,大環境仍是決定發展的關鍵。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