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兒少長新冠 立院法制局籲超前部署

兒童染疫破50萬,立院法制局呼籲政府應儘速啓動對長新冠政策研擬及因應。圖爲家長帶孩子就醫。(杜宜諳攝)

20歲以下染疫者昨天衝破52萬,立法院法制局提出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兒科學會統計發現,1300萬兒童感染康復後,逾1成機率會罹患「長新冠」,但因兒童缺乏病識感,建議政府速從3個方向因應,分別是投入資源並組織醫學界針對長新冠進行大規模長期研究、加強公衛介入預防兒童長新冠後遺症,而美國已將長新冠患者納入《美國身心障礙法》保障範圍,臺灣也因立即啓動對長新冠的政策研擬並編列預算因應。

孩童染疫案例日趨升高,立院法制局針對「因應長新冠後遺症對兒童影響」提出報告指出,本土疫情已波及兒童族羣,雖然目前已開放5到11歲接種疫苗,但年紀更小的孩子尚無疫苗可打,因此,新冠疫情對兒童的影響應提早因應。

報告引述美國兒科學會數據指出,自疫情大流行以來,近1300萬兒童感染康復後,有2%至10%,甚至更高的比例會罹患長新冠,導致一系列不尋常的副作用,即使感染時無症狀也可能發生。

對此,法制局提出3項建議。首先,美國CDC指出,患有長新冠的人可能會出現多種症狀,加上兒童缺乏病識感,使得症狀被忽略,建議政府儘速投入資源並組織醫學界,對長新冠進行大規模長期研究以利研擬政策。

法制局也建議,頭痛、疲勞、睡眠障礙等長新冠症狀,將造成正值學習及身心發展過程的學童困擾。然而,非特異性的症狀,可能又會讓父母不知道孩童正受到困擾,因此建議針對長新冠對兒童的影響,進行長期觀察、紀錄並建立資料庫,公衛也應及早介入預防可能的長期性演變。

報告強調,美國衛生研究院已投入經費,追蹤1千名感染過的兒童及年輕人長達3年的健康狀況,因此,報告建議,《防疫特別條例》雖已延長1年,但對長新冠後遺症仍須長期觀察、研究,建議儘速啓動對長新冠的政策研擬並編列預算。

高度關注兒童染疫問題的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昨晚表示,指揮中心對此始終是落後部署,如今愈來愈多孩子染疫,到底會出現哪些長新冠後遺症,依舊莫衷一是,何來預防與治療?「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政府有沒有心!」萬美玲強調,兒童器官仍在發育,身體出狀況也不太會表達,一旦出現後遺症很容易延誤就醫;因此,指揮中心須儘快召集專家小組會議討論,統整國外研究報告及國內臨牀狀況,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預防、治療;否則講白了,以目前指揮中心狀況外的程度來看,就算拿了錢也不知怎麼用,「臺灣已經少子化了,請好好用心保護國家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