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方反將一軍:公調處長涉內亂罪
(原標題:尹錫悅方反將一軍:公調處長涉內亂罪)
據當地時間1月16日,韓國被停職總統尹錫悅律師團以“內亂罪”嫌疑檢舉韓國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處長吳東運。
韓國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處長吳東運 資料圖
當地時間1月15日,韓國警方及公調處第二次執行尹錫悅逮捕令。10時33分,尹錫悅被捕。尹錫悅由此成爲韓國憲政史上第一個被逮捕的現職總統。
據此前報道,公調處去年12月31日曾表示,法院首次對尹錫悅簽發的逮捕令上,寫明其所涉罪名是“內亂頭目”。
尹錫悅法律代理人曾表示,公調處不具備對總統的調查權,首爾西部地方法院簽發的逮捕令“非法”,將追究公調處與警方非法執行逮捕令的法律責任。
公調處是韓國政府成立的專門負責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的機構,2021年1月21日正式成立。
根據相關法規,公調處調查對象包括總統、國會議員、大法院院長、總理等高級公職人員;對警察、檢察官、法官等,公調處可直接起訴。總統和總統府青瓦臺不能干涉公調處工作。
延伸閱讀
媒體:韓憲法法院釋放信號 比公調處對尹錫悅威脅更大
韓國憲法法院釋放的信號,對於尹錫悅來說恐怕比公調處更具威脅。
尹錫悅講話畫面 圖/新華社
“12·3緊急戒嚴事件”43天后,尹錫悅終被逮捕。
據央視國際時訊報道,韓國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宣佈,當地時間1月15日上午10點33分,“內亂頭目”尹錫悅被逮捕。這是韓國曆史上首次逮捕現任總統。
另據報道,當地時間15日,尹錫悅發表了預先錄製好的視頻講話。尹錫悅稱:“爲避免發生不光彩的流血事件,雖然是非法調查,但我決定先回應公調處的出席要求”,“但不代表承認公調處的調查。”
自去年12月3日發佈緊急戒嚴令後,尹錫悅的政治生涯事實上就結束了。儘管尹錫悅曾發誓要“戰鬥到底”,但隨着尹錫悅及前國防部長官金龍顯籌劃的種種合謀曝光,焦點已不再是尹錫悅是否能夠完成其總統生涯,而是他將受到什麼樣的審判,以什麼樣的方式再次兌現“青瓦臺魔咒”。
爲此,韓國朝野、軍警和司法系統反覆攻防,其間不乏交易妥協。但尹錫悅15日突然束手就擒仍然頗具戲劇性。這一幕是怎麼發生的?這場大戲又將如何收尾?
尹錫悅進入韓國公調處大樓
總統警衛處已無對抗意志
視頻中,儘管尹錫悅把他的被捕表述成爲避免流血事件發生而主動爲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尹錫悅住在首爾龍山區漢南洞總統官邸。這裡由首爾防衛司令部第55警衛團負責警衛,由總統警衛處直接領導。
去年12月31日,首爾西部地方法院第一次簽署針對尹錫悅的逮捕令後,今年1月3日,韓國公調處出動了150名檢察官、公調處人員和國家警察調查本部成員執行第一次逮捕行動。但卻因總統警衛處態度強硬,以“禁止搜查總統官邸”爲由廢然而返。
此後,公調處面臨了巨大壓力,被指責“無能、無意志、不負責任”,有在野黨議員甚至表示,如果公調處不能執行逮捕令,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1月7日,首爾西部地方法院第二次發出針對尹錫悅的逮捕令。此次公調處與韓國國家警察調查本部設置了更周密的計劃。除投入更多警力外,公調處還向首爾防衛司令部第55警衛團發函協調,對方回函“批准出入該地址”,雖然軍方要求還需要總統警衛處額外批准,但這一回函已代表了軍方態度的變化。
對於總統警衛處,則採取了強壓行動。1月13日,國家警察調查本部申請到了拘捕警衛處代理處長金成勳的拘捕令,並向警衛處其他負責人發出了嚴厲警告。強壓導致警衛處內部分裂。警衛處部分人認爲,警衛處屬於公職人員,執行逮捕令是履行公職的正當行爲,不應再行阻撓。
雖然漢南洞總統官邸仍架設着鐵絲網和汽車路障,但在總統警衛處被瓦解後,已無法貫徹尹錫悅的命令,成了空虛堡壘。
至於尹錫悅所屬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態度也很曖昧。國民力量黨緊急對策委員會委員長權寧世1月14日稱:“即使執行拘捕令,也絕不能發生流血事件”。這事實上等於默認可以拘捕尹錫悅。
形勢比人強。尹錫悅如果繼續拒捕,恐怕只會留下難堪的歷史鏡頭。與其如此,不如跟着公調處的人走出總統官邸,進入下一回合博弈。
尹錫悅發表對國民講話
憲法法院的變化對尹錫悅不利
從程序上說,首爾西部地方法院開出的兩張逮捕令,只是允許公調處拘捕尹錫悅接受調查的逮捕令。
尹錫悅在去年12月三次拒絕出席公調處的傳喚調查,爲此,公調處向首爾西部地方法院申請了對尹錫悅的逮捕令。傳喚調查最多隻能拘留尹錫悅48小時,如果要延長對尹錫悅的拘留時間,公調處須在48小時內申請新的逮捕令。
這就涉及雙方的又一輪博弈。公調處已準備了200多個問題準備詢問尹錫悅,但尹錫悅顯然不會配合,勢必會行使拒絕陳述權一言不發。如何打破僵局,是公調處面臨的又一個考驗。
內亂罪的調查不同於一般案件,如果要延長拘捕尹錫悅的時間,公調處需要找到較爲容易的突破方向,比如涉嫌腐敗。目前尚不知道公調處的具體策略。
更大的問題是,尹錫悅現在面對的不僅有公調處的挑戰,這場挑戰他可以用沉默不語應對。此外,他還要面對韓國憲法法院對國會彈劾總統的合法性作出何種裁決的挑戰。這場挑戰他使不上力。
而憲法法院的發展態勢也對他不利。韓國憲法法院共設9名法官,憲法規定,通過彈劾需要6名法官贊成。而此前憲法法院只有6名法官。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一名法官不同意彈劾,尹錫悅就能繼續坐在總統位置上。所以他有一定的勝率。
但現在勝率變低了。韓國第一任替代尹錫悅的代理總統韓德洙因爲拒絕填補憲法法院的三名法官缺額,當了13天代總統就被彈劾下臺了。而現任第二個代理總統崔相穆已任命了兩位法官填補缺額。
而憲法法院已在1月14日啓動了第一次辯論,並且一致駁回了尹錫悅方面要求其中一位法官迴避的申請。
韓國憲法法院釋放的信號,對於尹錫悅來說恐怕比公調處更具威脅。
未來韓國政治對立難以消弭
從種種跡象看,即使尹錫悅應對得了公調處,在憲法法院那一關也過不去。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尹錫悅能打的牌就只剩下一張了:強化悲情形象。強化這種形象是他現在迫切需要的生存策略。
而一旦公調處達不到傳喚目的,還有助於營造尹錫悅遭受司法迫害的事實。這樣的話,一旦憲法法院裁決彈劾成立,也可以爲他接下來的應對提前鋪路。
對於尹錫悅被剝奪總統權力後的遭遇,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本來就是五味雜陳的。一方面,那些已被公佈的戒嚴陰謀讓國民力量黨頗爲被動,大失人心。
另一方面如果憲法法院裁決彈劾成立,並在6個月後舉行大選,爲保住政治能量又不能完全與尹錫悅切割。畢竟,即使是公調處第二次執行逮捕令時,還有數十名議員打算守衛總統官邸。尹錫悅的影響力還沒有消散。
而對於尹錫悅的支持者們來說,經過近年來政治對立的洗刷後,事實真相已不重要。尹錫悅越悲情,他們走上街頭的衝動越大。
因此可以斷言,就算是尹錫悅最終被清算,“12·3緊急戒嚴事件”走向了終局,韓國的政治對立也不會消弭,相反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甚至在未來再現反清算。類似的事情,在韓國當代史上,已經不止一次發生過了。